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正确答案:

第2题:

你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篮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设计类】


答案:
解析:
利用篮球项目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首先会在教学中运用有针对的性的战术配合练习,如传切、突分、掩护和策应配合,多人传球等练习,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意识和习惯,了解在团队中配合的重要性。其次,把缺乏团队意识,不喜欢配合的学生分成一组,能够主动配合、有团队意识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对抗赛,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场景中感受配合与团队的重要性。第三,在教学中进行配合练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成功率,总结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体验成功并逐步喜欢配合,形成配合习惯与团队意识。

第3题:

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正确答案:
【答案】:(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第4题:

简述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方法。


答案:
解析:
(1)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2)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悦纳自我;(3)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自我。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简要回答“符号意识”表现为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第6题: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正确答案: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教师应做到:(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减少机械记忆的使用;(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7题:

《义务教育课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简要回答“符号意识”表现为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

1.把握题干,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2.举例阐述“符号意识”表现的具体方面。

第8题:

请简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参考答案:(1)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大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的目标,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2)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成长要求,恰当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不足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价值。(3)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4)增强挫折认知水平。大学生应该正确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并把挫折作为成功的阶梯。(5)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意志的磨练。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符号意识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景中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其次强调数学的符号也是一种语言,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3)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做游戏:玩“24点游戏”,出示四张扑克牌,请同学们算一下。(6、7、10、A)
顸设:6+7+10+1=24
提问:1是从哪儿来的
追问:在扑克牌中。字母A表示1,那扑克牌中还有很多字母,它们分别表示哪些数呢
【设计意图】
运用游戏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教师:出示表格,并与学生集体完成表格。
提问:这些式子中,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出来有点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加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用“小红”来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此时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数。
提问:大家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观察这些式子中的n,a都表示小红的年龄。能否用其他字母表示
2.巧妙设疑,引发思考
提出疑问: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思考一下能表示200吗(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
师生总结: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也就是说用字母表示数,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量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年龄。
提问:思考n+30,a+30表示什么
师生归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追问:那如果a=12岁呢
学生汇报:爸爸的年龄为42岁。
【设计意图】
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为数学高度,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组织学习。同时设置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深化原理
出示例2: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要求学生小组探究填写表格。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1
1×6=6
2
2×6=12
3
3×6=18
……
……
提问:你能用舍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吗其中,中来表示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预设: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6。
总结:在省略乘号的时候。一般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6可以写成6。
提问: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例4图片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重量是多少kg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练习,学生深化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含义的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巩固提高
思考做一做,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宽,提问:假如长方形的宽为3cm,怎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用a来表示长方形的长,面积为30。)
强调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同时再次强化字母和数字相乘时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
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还有哪些疑问并做一做课后练习题。
回顾总结: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2.在省略乘号的时候,一般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设计意图】
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

第10题: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都是在同他人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或成人应该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具体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并告诉学生这种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榜样对比来评价自己,进而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更大发展,教师或成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如道德认识方面入手,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社会道德规则,增强是非判别能力以帮助他们准确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针对小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主要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成人的依附性还很强,所以使其体验到教师或成人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体验开始逐渐丰富,因此教师或成人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是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及良好品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培养他们自控能力的复杂性。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或成人应该经常形象化地给他们讲解各种行为规则,并指出不遵守这些规则所产生的危害,向他们提供自我控制比较强的榜样形象,同时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儿童在活动中相互评价、相互制约,进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社会规范,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进步,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当适度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但仍不忘及时地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