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由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
(2)立法的宪法原则。
(3)立法的法治原则。
(4)立法的民主原则。
(5)立法的科学原则。


立法原则是指导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为:
(一)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三)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
(四)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由此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立法的原则为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1.法治原则 立法的法治原则要求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符合宪法的精神;立法活动都要有法律根据,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立法内容、立法程序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立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2.民主原则 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
3.科学原则 立法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应十分重视立法的技术、方法,提高立法的质量。

第2题:

简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全面发展原则
(2)平等发展原则
(3)协调发展原则
(4)妇女参与原则

第3题: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必须有利于改革开放

C、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E、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标准答案:ACD

第4题:

简述中国共产党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正确答案:(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的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第5题:

简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依法保护原则
(2)儿童优先原则
(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4)儿童平等发展原则
(5)儿童参与原则

第6题:

简述中国石化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原则。
3.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注重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与过程管理。
4.坚持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的原则,职业健康的规划、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要全面纳入安全管理。

第7题:

简述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①符合药理学研究基本原则
②体现中医药特点
③品种选择合适
④方法科学可靠

第8题:

简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1)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2)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身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第9题: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基本原则有:一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第10题:

简述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依据公共职能的需要确定地方政府的构成及规模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其职责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包括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地方政府层级设置方面应当依据本区域内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分布特征设置政府的结构;规模上应当依据政府作承担的职责决定政府规模的大小,依据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数量、种类和特征决定地方政府的组成机构设置。
(2)建立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制度规范:
确定地方政府责成部门的间接标准:经过上一级政府批准、并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工作机构,且其负责人必须由本级人大任免的机构,才能被确定为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
决定某一机构是否具有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地位的权利主要在上一级行政机构手中。依据地方社会公共需求,逐步在制度上和法律上规范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