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事件四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题目
问答题
除了事件四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背景:
某高校新建一栋办公楼和一栋实验楼,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11层,建筑檐高48m;实验楼6层,建筑檐高22m。建设单位与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二:针对某分部工程,施工单位编制如下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并在第6个月底和第11个月底对实际进度进行检查,绘制进度计划前锋如下图(单位:月)。

事件三:办公楼主体结构施工至六层时,工程所在地发生了持续2h的暴雨,并伴有短时6~7级大风。风雨结束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脚手架再次进行检查验收,排除隐患后恢复了施工生产。
事件四:办公楼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时,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主持、施工单位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参加。总监理工程师认为该验收主持及参加人员均不满足规定,要求重新组织验收。
问题:
1.事件一中,除了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2.根据事件二中时标网络图进度前锋线,分析6月、11月底各被检查工作的实际进度情况。
3.事件三中,是否应再次对脚手架进行检查验收 说明理由。还有哪些情况需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
4.事件四中,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谁主持 还应有哪些人员参加


答案:
解析:
1.除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的情况还有: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3)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或施工部署有重大调整);
(4)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或施工条件有重大改变)。

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第3.0.6条,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2)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实施;
(3)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2.

根据时标网络图上进度前锋线,可知:
(1)6月底检查结果:工作E进度超前一个月,工作C进度滞后一个月,工作D进度滞后一个月。
(2)11月底检查结果:工作E进度滞后一个月,工作I进度与原计划一致,工作J进度滞后三个月。

所谓前锋线,是指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从检查时刻的时标点出发,用点划线依此将各项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连接而成的折线。
前锋线比较法就是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来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进而判定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以工作E为例,6月底检查时,工作E已完成6个月工作总量中2个月的工作量,而原计划6月底只完成1个月工作量,即工作E进度超前一个月。
其余工作以此类推。
3.

(1)风雨结束后对脚手架再次进行检查验收:正确;
理由:符合规范 “遇有6级及以上大风与大雨后应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规定。
(2)需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的情况还有: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6~8m的高度后。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寒冷地区土层开冻后。
6)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一2011第8.2.1条之规定,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6)停用超过一个月。
4.

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的主持应为: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参加验收人员还应有: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施工员、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

这是一道关于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试题,主要考核两个方面:一是节能工程验收组织,二是节能工程验收的参加人员。
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第1.0.5条规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之后进行。也就是说,节能工程按分部工程来进行验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分部工程的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
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里验收规范》GB 50411--2007第15.0.2条第3款中规定: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施工单位的质量或技术负责人应参加;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应参加。

第2题:

(2013年)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问题】除了事件三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答案:
解析:
P158。
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第3题:

某房建工程由五栋单体组成,地上12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91210㎡。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中标价3.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总承包单位成立了直营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按照工程施工阶段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过程检查与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事件二:施工至地上5层时,因工程设计重大修改,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问题:1.群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有哪些?2.事件一中,过程检查通常划分为哪几个阶段?3.事件一中,过程检查主持人有哪些?参加部门有哪些?检查内容有哪些?4.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修改与补充的管理措施有哪些?5.施工组织设计修改与补充的情况还应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群体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有:(1)应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2)及时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通常划分的阶段为:(1)地基基础;(2)主体结构;(3)装饰装修。3.(1)过程检查主持: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2)参加部门:企业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参加;(3)检查内容: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如对工期、质量、效益有较大影响的应及时调整。4.修改与补充管理措施有:(1)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2)报送原审核人审核;(3)原审批人审批后形成《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记录表》;(4)进行相关交底。5.还应有:(1)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2)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3)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4)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第4题:

某新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地下二层,地上十五层,建筑总高58m,玻璃幕墙外立面,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基坑挖土深度为8m,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8m,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体系。层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防水等级为Ⅰ级,采用卷材防水。
在履约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发现需要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清单内只列有塔吊安装拆除、施工电梯安装拆除、外脚手架工程。监理工程师要求补充完善清单内容。
事件二: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三:施工中,施工单位对幕墙与各楼层楼板件的缝隙防火隔离处理进行了检查:对幕墙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平面变形性能等有关安全和功能检测项目进行了见证取样或抽样检验。
【问题】
1.事件一中,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办质[2018]31号)规定,本工程还应单独编制那些专项施工方案
2.除了事件二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3.事件三中,幕墙工程中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项目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还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有:
(1)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③高度大于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施工组织设计修改并重新审批的情况:
①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②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③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④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3. 检测项目:
1)硅酮结构胶的相容性试验和剥离粘结性
2)幕墙后置埋件和槽式预埋件的现场拉拔力
3)幕墙的耐风压性能、气密性、水密性及层间变形性能

第5题: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如下情况中,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情况有( )。

A、 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 有关标准规范修订和废止
C、 原审批人员发生变更
D、 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E、 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答案:A,B,D,E
解析:
此题有一定专业性,主要考核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修改、审批及动态管理等。
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第3.0.6条,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2)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实施;
(3)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
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故本题的正确项应为“A、B、D、E”。

第6题: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安排安全员制作了安全警示标志牌,并设置于存在风险的重要位置。监理工程师在巡查施工现场时,发现仅设置了警告类标志,要求补充齐全其他类型警示标志牌。
事件二: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四:由于学校开学在即,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完成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后立即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并邀请了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到现场进行检测,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此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1.事件一中,除了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哪些类型的安全警示标志?
2.分别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除了事件三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4.事件四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异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哪些检测项目?


答案:
解析:
1.除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的标志类型有:禁止标志、提示标志、指令标志。
2.
(1)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和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错误一:基坑边安全防护栏杆高度900mm;正确做法:基坑边安全防护栏杆高度应为1.0~1.2m及以上。
错误二:紧靠基坑防护栏杆堆放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正确做法:堆放材料(或砌块、钢筋)应与基坑边保持2m及以上距离。
(2)还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坑内支撑、土方回填、墙背卸土(或墙背卸栽)。
3.除了事件三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的情况还有: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3)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或施工部署有重大调整);
(4)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或施工条件有重大改变)。
4.(1)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异议合理。理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且在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或不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的室内环境验收时间要求)。
(2)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的检测项目有:氡、(游离)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此题是一道安全管理的考题,考核考生对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类型知识点的掌握。考点解析:仔细审题,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巡查发现仅设置了警告类标志,注意用词是“警告类”,提问还应设置哪些类型的安全警示标志,那么我们就知道,其实是考虑安全标志有哪几种类型,找到考点,回答就简单了。我们都知道,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
2.此题是一道有关基坑及支护安全管理的考题,考核考生对基坑临边安全防护、基坑施工应急处理措施等知识的掌握。考点解析:仔细审题,事件二分两部分:前一句描述基坑临边的防护栏杆和临边堆放建筑材料,后一句描述支护桩顶位移超标的应急处理。其中共有两处错误,都出在前一句中:一是临边防护栏杆高度900mm,明显不够。我们知道,临边防护栏杆做法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二是紧靠栏杆堆放材料,仔细看事件二的描述,防护栏杆是设置在支护桩顸的,材料紧贴防护栏杆堆放,也就是紧贴坑边堆放,这是明显的错误做法,应与坑边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针对后一句,当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位移时,应采取加设支撑或锚杆、支护墙背卸土等方法及时处理。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深层滑动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事件二中的问题是发生桩顶位移,显然不能等同于深层滑动位移,而且及时浇筑垫层、加厚垫层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能作为本题的应急措施。
3.此题是关于项目综合管理的考题,考核考生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修改、审批及动态管理等知识的掌握。考点解析: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第3.0.6条,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2)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在重新审批后实施。
(3)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4.此题是关于验收管理的考题,考核考生对室内环境质量验收时机知识点的掌握。
考点解析: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第6.0.1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因为油漆的保养期至少为7d,所以强调在工程完工7d后,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验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第6.0.4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具体检测的项目有氡、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第7题:

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情况有( )。

A.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有关标准规范修订和废止
C.原审批人员发生变更
D.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E.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答案:A,B,D,E
解析:
2019版教材P158页
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肘进行修改或补充: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第8题: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如下情况中,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情况有()。

A.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有关标准规范修订和废止
C.原审批人员发生变更
D.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E.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答案:A,B,D,E
解析:
2020版教材P158页
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⑴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第9题:

背景:
某写字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设单位与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
电梯安装工程由建设单位指定分包。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主体结构施工前,
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
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二:当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时,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调整了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了装饰工程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如下图)。

工作E原计划6d,由于设计变更改变了主要材料规格与材质,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E工作计划改为9d完成,其他工作与时间执行网络计划。
事件三:办公楼电梯安装工程早于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完,
提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总承包单位未参加。
验收后电梯安装单位将电梯工程有关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整体工程完成时,
电梯安装单位已撤场。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
总承包单位参与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问题:
1.事件一中,除了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
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2.事件二中,先指出本装饰工程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工作),计算计划工期。工作E
完成时间更改后,再次指出本装饰工程实际关键线路(工作),并计算实际工期。
3.指出事件三中错误之处,并分别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
除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的情况还有: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3)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或施工部署有重大调整);
(4)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或施工条件有重大改变)。
考点解析:
此题考察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
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第3.0.6条,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2)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实施;
(3)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
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2.参考答案:
(1)本装饰工程计划关键线路是①→②→④→⑥→⑦(关键工作B、C、F、G);计划工期:17d

(2)本装饰工程实际关键线路是①→②→⑤→⑦(关键工作B、E、H);实际工期:19d。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施工进度控制方面的试题,考核关键线路和计算(计划)工期的概念及其判断分析
。仔细审题,问题2分为前后两部分:
(1)针对题干中给定的网络计划,找出关键线路。计算3-.期。
(2)当工作E由原计划的6d改为9d后,网络计划相应调整,然后针对调整后的网络计划,
找出新的关键线路,并重新计算工期。
针对(1),解析如下:
采用标号法作答,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关键线路为:①→②→④→⑥→⑦,计划工期17d。
针对(2),解析如下:
将工作E的计划工作时间由6d换为实际的工作时间9d,重新计算。采用标号法作答,
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关键线路为:①→②→⑤→⑦(关键工作B、E、H),实际计算工期19d。
3.参考答案:
事件三中错误之处及相应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错误一:电梯工程验收总承包单位未参加;
正确做法:总承包单位应(派人)参加。
错误二:电梯工程有关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正确做法:应移交给总承包单位。
错误三: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只有建设、监理、设计、总承包单位参加(
或电梯安装单位未参加);
正确做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电梯)分包单位也应参加。
考点解析:
首先分析事件三的说法,共分四句话:
(1)办公楼电梯安装工程早于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完,提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
总承包单位未参加。
(2)验收后电梯安装单位将电梯工程有关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3)整体工程完成时,电梯安装单位已撤场。
(4)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总承包单位参与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针对(1),相应规范中规定: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
分包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度检查评定,总承包单位应派人参加。
针对(2),相应规范中规定:分包工程完成后,应将工程有关资料交总承包单位,
再由总承包单位汇总后向建设单位移交。
很明显,第(3)句本身没有问题,补充说明第(4)句。
针对(3)、(4),相应规范中规定:待建设单位组织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
分包单位负责人也应参加验收。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安排安全员制作了安全警示标志牌,并设置于存在风险的重要位置,监理工程师在巡查施工现场时,发现仅设置了警告类标志,要求补充齐全其他类型警示标志牌。
事件2: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
事件3: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了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4:由于学校开学在即,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完成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后立即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并邀请了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到现场进行检测,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此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1.事件1中,除了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哪些类型的安全警示标志?
2.分别指出事件2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除了事件3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4.事件4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异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哪些检测项目?


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除了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2.事件2中错误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1)错误之处: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
正确做法:应设置1.0~1.2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和红灯照明。
(2)错误之处: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
正确做法: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的应急措施:采用支护墙背后卸载、加快垫层施工及垫层厚度、加设支撑等方法及时处理。
3.除了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形: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4.事件4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的异议合理。
理由:根据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0C)浓度等五个检测项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