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客户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客户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客户因扩大生

题目
单选题
甲客户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客户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客户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经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万元,甲客户和乙银行通知了丙客户,丙客户未予答复,后甲客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该案处理结果是(  )。
A

因为丙对于甲和乙的通知未予答复,视为默认,丙客户应承担15万元的保证责任

B

因为保证合同因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丙客户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C

丙客户对10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5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D

因为甲与乙变更借款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丙客户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追加资金,遂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0万元。后甲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根据《担保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丙企业保证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与乙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B.丙企业对100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5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C.丙企业应承担150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是从合同

D.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核点是保证责任。未经保证人同意的主合同变更,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增加的5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第2题: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00万元,并通知了丙企业,但丙企业不同意。后甲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依据《担保法解释》规定,该案中的保证责任应如何承担。()

A、丙企业不再承担1500万元债务的保证责任,因为甲与乙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B、丙企业不再承担1500万元债务的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

C、丙企业不再承担500万元债务的保证责任,因为甲与乙变更合同条款加重了债务,且未得到丙的同意,丙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D、丙企业应承担1000万元债务的保证责任,而非1500万元


答案:CD

第3题:

第 28 题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追加资金,遂与乙银行协商,在未经丙同意的情形下,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0万元。后甲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下列关于丙企业保证责任的说法符合《担保法解释》规定的是(  )。

A.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与乙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B.丙企业对100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5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C.丙企业应承担150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是从合同

D.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使保证合同无效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核保证责任。未经保证人同意的主合同变更,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增加的5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第4题: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 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 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 资金,遂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万元,甲 和银行通知了丙企业,丙企业未予答复。后甲企业到 期不能偿还债务。该案中的保证责任应如何承 担?( )
A.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乙变更合 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B.丙企业对10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5 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C.丙企业应承担15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丙对 于甲和银行的通知未予答复,视为默认
D.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 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


答案:B
解析:
。本题涉及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问 题。依据《担保法解释》第30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 人与偾务人对主合同的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 作了变更,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 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如 果加重债务人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 证责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第5题: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丙企业作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急需资金,遂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万元,甲企业和乙银行通知了丙企业,丙企业没有答复。后甲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则( )。

A.丙企业不承担保证责任

B.丙企业仅仅对原来的10万元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C.丙企业对15万元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D.保证合同无效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是保证责任的承担。保证合同签订后,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就主合同的金额作出变动,从而加重保证人的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即保证人仍然要对原保证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综上分析,保证人仅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而不是全部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A项表述错误。由于保证人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C项表述错误。保证合同属于从合同,主合同变动不影响从合同的效力,因此,D项表述错误。

第6题:

甲经营需十七万元进货款,经协商,乙同意借给甲十七万元,借款期六个月,但要甲提供借款抵押。甲的好朋友丙愿以自己的房产作为甲的借款抵押物,并与乙签订了以房屋作为借款抵押物的合同,但未进行登记。由于经营不善,六个月期满甲无钱归还借款,乙持借款抵押合同找到丙,要求丙按合同履行,丙认为借款人是甲,与己无关。无奈,乙将丙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丙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问:丙是否应该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参考答案:

抵押合同未生效。根据担保法规定,不动产的抵押应当登记生效。


第7题:

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了一份书面借款合同,后又以甲公司的一幢房屋作为抵押签订了抵押合同并依法办理了登记。该抵押合同的生效日为( )。

A.签订借款合同之日

B.签订抵押合同之日

C.取得借款之日

D.抵押合同登记之日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核抵押合同的生效。根据规定,当事人以法律规定的需要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财产作抵押的,应当向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而房屋则属于法律规定应当予以登记的抵押物。

第8题:

甲向乙银行借款,并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10万元,利息为1万元。乙银行首先将利息 1万元从本金中扣除,则该借款合同的实际借款金额为()

A.10万元

B.9万元

C.11万元

D.8万元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甲企业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遂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5.万元,甲和银行通知了丙企业,丙企业未予答复。后甲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该案中的保证责任应如何承担?
A.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与乙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B.丙企业对⑴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5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C.丙企业应承担15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丙对于甲和银行的通知未予答复,视为默认
D.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 甲、乙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1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


答案:B
解析: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0条规定,甲企业与乙银行在未经保证人丙企业同意的情况下对主合同予以变动,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丙企业对加重部分依法不承担保证责任。

第10题:

2005年12月3日,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甲公司为购买工业原材料向乙银行借款200万元,借款期限自2005年12月10日至2006年6月10日,月利率为6.045‰;由丙公司提供保证,乙银行应当于12月10日之前将款项交付甲公司。双方并且约定了违约责任。12月4日,乙银行与丙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12月10日,乙银行将200万元款项打入甲公司账户,12月20日,又以特种转账凭证分两次从甲公司账户将200万元款项转出用于偿还甲公司原欠乙银行的贷款。借款到期后,甲公司没有偿还借款,乙银行催告无果后,诉至法院。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经查,丙公司对甲公司借款偿还原欠款一事并不知情。问:
(1)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的借款合同何时生效?为什么?
(2)丙公司是否应承担保证责任?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即自2005年12月3日生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业借款合同属于诺成性合同,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本案属于商业借款合同,故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2)丙公司对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的,除了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甲公司与乙银行以购买原材料为名签订借款合同,实质上是借新贷偿还旧贷,保证人丙公司系对新贷承担保证责任,且没有证据表明其知晓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问以新贷偿还旧贷的实情,因此,让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不符合法律规定,故丙公司对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承担保证责任。
【精解】本案例适用的法条主要有:《合同法》第196条(借款合同及其性质)、第210条(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担保法解释》第39条(以新贷偿还旧贷时保证人的保证责任)。本案例较为简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