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阶段对下列哪一类的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措施应为选定?()

题目
单选题
初步设计阶段对下列哪一类的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措施应为选定?()
A

挡水建筑物

B

泄水建筑物

C

发电引水建筑物和电站厂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哪一种措施无助于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差?(  )

A.先修高的、重的建筑物、后修矮的、轻的建筑物
B.进行地基处理
C.采用桩基
D.建筑物建成后在周边均匀堆土

答案:D
解析:
产生建筑物的沉降差的原因有:①上部荷载突变,高低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②地基土的压缩性质相差悬殊,土层水平方向软硬突变处产生不均匀沉降;③地基土压缩层相差悬殊,软弱土层厚度变化大。建筑物的沉降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减少:①设计建筑物的体形力求简单;②设置沉降缝,沉降缝要求建筑物从屋顶檐口直到底部基础,把整幢建筑物竖向断开,分成几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建筑物的长高比小,整体刚度大,自成沉降体系;沉降缝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或荷载突变处,或结构类型不同处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③适当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筑物间荷载差异大时,施工次序安排应先盖高层,荷载重部分,后盖低层荷载轻部分,这样可调整部分沉降差;④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控制建筑物长高比L/H<2.5,尽量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类型;在软弱地基情况下,多层建筑独立单元可视其具体情况采用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甚至箱形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善软弱地基。

第2题:

下列哪些措施能有效减小膨胀土地基对建筑物的破坏?(  )

A、增加散水宽度
B、减小建筑物层数
C、采用灰土对地基进行换填
D、设置沉降缝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五篇第五章第五节,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包括:①场址选择;②总平面设计;③坡地建筑;④斜坡滑动防治;⑤基础埋置深度;⑥地基处理;⑦宽散水;⑧建筑体型力求简单,并设置沉降缝。所以膨胀土地区可采用地基处理、增加散水宽度、设置沉降缝等工程措施减小膨胀土地基对建筑物的破坏。

第3题:

初步设计阶段投资影响较大的坝基处理措施应进行方案比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下列哪个措施不能有效减小膨胀土地基对建筑物的破坏()

  • A、增加散水宽度
  • B、减小建筑物层数
  • C、采用灰土对地基进行换填
  • D、设置沉降缝

正确答案:B

第5题:

修建水工建筑物前,对薄弱的地基需做必要处理。以下是地基处理措施的有:()。

  • A、开挖清理回填
  • B、固结灌浆
  • C、帷幕灌浆
  • D、排水措施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时,下列措施尚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是(  )。

A、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桩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足够长度
B、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物采取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C、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的建筑物不采取消除液化措施
D、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小于5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6条规定,当液化砂土层、粉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4.3.6(见题36表)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
A项,根据第4.3.7条第1款规定,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故采用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满足。
B项,由于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由表4.3.6(见题36表)可知,所采用抗液化措施是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满足。
C项,由于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由表4.3.6(见题36表)可知,可不采取措施,满足。
D项,根据第4.3.8条第1款规定,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其值不宜大于5;大面积筏基、箱基的中心区域,处理后的液化指数可比上述规定降低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小于5,符合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的要求,不满足。

第7题: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其地基可不处理,但应采取相应措施,下列哪一选项的要求是正确的?(  )

A、Ⅰ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
B、Ⅱ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
C、Ⅲ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检漏防水措施
D、Ⅳ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答案:A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5.1.1条第4款规定,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其地基可不处理。在Ⅰ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在Ⅱ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在Ⅲ、Ⅳ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第8题:

下列填土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 )。
A、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
B、堆填时间超过5年的粉土
C、堆填时间超过1年的砂土
D、建筑垃圾组成的杂填土,采用适当的措施处理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
E、以生活垃圾为主要成分的杂填土,采用适当的措施处理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堆填时间超过5年的粉土,堆填时间超过1年的砂土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以生活垃圾和腐蚀性及易变性工业废料为主要成分的杂填土,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参见教材P15。

第9题:

若地基土含水率降低,下列哪一类特殊性土将对建筑物产生明显危害()

  • A、湿陷性黄土
  • B、花岗岩类残积土
  • C、盐渍土
  • D、膨胀土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地基分为哪两类?一般建筑物选择哪一种地基?


正确答案: 地基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一般建筑物选择天然地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