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陶行知于1923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实验中心。()


正确答案:错

第2题:

简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答案:
解析: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 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曾 解释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 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 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 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 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其整个思想看, “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 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必须“(1)教劳心者劳力一教读书的人做工;(2)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 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他形象地比喻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不仅个人如此,中国的教育也如此, 中国的教育也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为完成。 其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己”,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陶行知曾将"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根本教育方法之一,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 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 “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 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 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 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 其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人式教学法的否定。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 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下,陶行知相应对课程、教材也提出了改造意见。 关于课程,在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如在晓庄师范),他具体提出了学校课程编制的设想和计划,这就是以培植学生的“生活 力”为追求,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原则的课程传统。关 于教材,他将教材比喻为用碗盛上的饭,而知识则是饭粒,可见教材是必需的。但教材 的编写却要破除传统以文字为中心的、学用 脱节的、"小众”的缺陷,变“读的书”为 “用的书”,即认识到"书是一种 ‘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

第3题:

属于平民学前教育和乡村学前教育代表人物是()。

A、黄炎培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晏阳初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简述陶行知的学校观。


正确答案:第一,传统学校是封闭的,而新学校则是开放的。
第二,学校即社会。校长必须明白,办学管校与改造社会是完全统一的一件事。
第三,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第5题:

简述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第6题:

试述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1)重视幼儿教育的中国化。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幼儿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诗歌、音乐、故事、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创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
(2)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所需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教人要从小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
(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任务。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第7题: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这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②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就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包括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③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就是说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2)“社会即学校”①“社会即学校”是指“以社会为学校”。主张必须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就是指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 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②“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该观点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同样也值得肯定。(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成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①“教学做合一” 要求“在劳力上劳心”:②“教学做合一” 是因为“行是知之始”;③“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教有学”;④“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生活教育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空间等方面。

第8题: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正确答案:
(1)生活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陶先生对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谈道:“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可见,他提出儿童的生活教育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是一所“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的学校,“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成了晓庄的重要课程。陶先生对此十分赞赏:“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的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课程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的主动积极性。
(3)生活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即“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中学、做中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所以,他极其重视实践,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改自己“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儿童对知识的探索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9题:

()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正确答案:师爱

第10题:

简述陶行知的论“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活跃被禁锢的头脑,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2.解开被束缚的双手,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
3.鼓励孩子多动口,让他们享受更多的话语权。
4.让孩子走出教室,给他们了解社会的机会。
5.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快乐游戏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