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教师出示图片,问:“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幼儿回答:“草地上有2只兔子。”教师又拿出一张图片与之前图片并列放置,问:“又来了几只兔子?”幼儿回答:“又来了3只兔子。”教师接着提问:“草地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那我们现在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一下,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呢?”幼儿回答:“一共有5只兔子。”教师总结:“非常棒,2只兔子加上3只兔子,一共是5只兔子。”以上是一个数学教学的材料,请你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题目
问答题
教师出示图片,问:“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幼儿回答:“草地上有2只兔子。”教师又拿出一张图片与之前图片并列放置,问:“又来了几只兔子?”幼儿回答:“又来了3只兔子。”教师接着提问:“草地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那我们现在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一下,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呢?”幼儿回答:“一共有5只兔子。”教师总结:“非常棒,2只兔子加上3只兔子,一共是5只兔子。”以上是一个数学教学的材料,请你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1)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经验。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幼儿初期,儿童更多地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对于经验范围内,而且熟悉的事物,幼儿才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幼儿逐渐利用言语来进行逻辑思维。材料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使用幼儿熟悉的图片材料,让他们形成兔子数量的形象概念,然后借助形象的数量概念引入加法的教学环节,从而让孩子们一步步形成关于数量加法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合适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一个笼子里关着若干只兔子和鸡,鸡和兔子的数量之和与鸡腿和兔子腿之和的比是 2∶5。问鸡和兔子的数量之比是()。

A. 1∶3 B. 3∶1 C. 2∶3 D. 3∶2


正确答案:B

笼子中,平均每两只动物有5条腿。也就是说,平均每4只动物有10只腿。用简单的试凑法可以知道,1只兔子和3只鸡恰好是10只腿。所以鸡和兔子的数量比为3∶1。

第2题: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兔子,然后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训练法

答案:C
解析: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包括几个步骤:①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②进行全身放松训练。③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第3题:

:一对成熟的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就变成成熟的兔子。那么,从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一年后可变成( )对兔子。

A.55

B.89

C.144

D.233


正确答案:D
【解析】每月兔子数如下表:


1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

2

3

5

8

3

21

34

55

89

144

233

第4题:

已知一对幼兔能在一月后长成一对成年兔子,一对成年兔子能在一个月后生出一对幼兔,如果现在给你一对幼兔,问一年后共有多少对兔子。(假设每对兔子都为雌雄各一只):
A 88
B 100
C 144
D 204


答案:C
解析:
在一月时,有一对幼兔;在第二月成长为一对成年兔子;在第三月会生下一对幼兔,共一对幼兔一对成年兔;在第四月成年兔会生下一对幼兔,以及三月的幼兔已成长为成年兔,共两对成年兔与一对幼兔;第五月,两对成年兔会生下两对幼兔,同时四月幼兔成长为成年兔,共三对成年兔与两对幼兔;六月三对成年兔会生下三对幼兔,同时五月两对幼兔成长为成年兔,共计五对成年兔与三对幼兔;观察可以发现,1月有1对兔子,2月有1对兔子,3月有2对兔子,4月有3对兔子,5月有5对兔子,6月有8对兔子,前两月对数之和为下一月兔子对数,故7月有13对兔子,8月会有21对兔子,9月会有34对兔子,10月会有55对兔子,11月会有89对兔子,12月会有144对兔子。
故正确答案为C。

第5题:

设计一个中班的教学活动。
猜猜我有多爱你

粟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我爱你有这么多。”嗯,是很多,粟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举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那样的胳膊。
然后,粟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色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上面了。跳得太高了,粟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跳那样高。
粟色的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直伸到河那边。”“我爱你,过了那条河,再番过那座山。”栗色的大兔子说。这实在太远了,栗色的小兔子想。它太困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它抬头朝高高的灌木丛上望去,一直望到一大片黑夜。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天空更远
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高。”它说,然后闭上了眼睛。“噢,这真远,”粟色的大兔子说,“这非常远、非常远”。 粟色的大兔子把栗色的小兔子轻轻地放到了树叶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 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到月亮那么高,再——绕回来。”
请根据上述儿童文学作品内容,针对4m5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并设计活动过程。要求如下:从日常生活和幼儿的经验引发教学内容;运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帮助幼儿习得经验、知识的同时,重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
(1)活动名称并说明活动涉及重点领域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中班《猜猜我有多爱你》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可爱的小兔子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2.感受故事带来的爱的情感。
3.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对妈妈的爱,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
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表达自己怎样爱妈妈。
三、活动准备
1.准备PPT
2.与爱有关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认识上面的字吗?故事叫猜猜我有多爱你,你知道哪
一个字是爱吗?
幼儿认识爱。教师用手表示爱心的动作,幼儿就很快知道。
2.教师讲述故事(配乐PPT)
(1)我们一起来听听是谁和谁爱的故事
师: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晚上,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拉着妈妈的耳朵不放,要他听自己说话,他对妈妈说,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妈说:这我可猜不出来。小兔子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妈妈一看,也把手张开,也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一看,哦,真多啊?
(2)师:孩子们,请问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呀?(幼儿做动作)
师:这是什么动作?(幼儿把手张开)把手张开,张得无法再张开。
师:小兔子和妈妈为什么把手张得无法张开?(因为爱他很多)。你们当小兔子,老师当兔
妈妈。我们来比比,看谁的爱更多。哦,看来还是我爱更多哦。这次小兔子的爱没有妈妈多,
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着来听。
(3)小兔子把手举得高高的,直到无法再举高,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妈妈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小兔子一看,真高啊!小兔又在原地拼命地跳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妈妈一看,也在原地一蹦一蹦地跳得老高,妈妈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一看,哟,那可真高啊!
(4)小兔子又用了哪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爱的?
做动作举高一起举小兔子除了举高还做了什么动作?(跳)一边跳还一边说了什么?
全班一起跳,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看哪只小兔子最先跳回自己的座位,坐好了。我们接着听故事。
(5)小兔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小兔子实在想不出来啦,它看着远处的风景,忽
然发现,眼前的景色好美呀,有哪些美景呢?幼儿说一说(路、山、草、小河、竹子……)
(6)幼儿看图片模仿说
师:你们猜猜小兔还会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
(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
3.幼儿伴随音乐,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对话
师:小兔子用哪四个动作向妈妈表示爱?
幼儿说。.
4.幼儿看图说说表达爱的方式。(出示围巾、太阳、房子、星星、长江)
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件东西说说,表达对别人的爱吗?
幼儿说。
5.教师讲述结尾(音乐响起)
小兔子累了,看着月亮说:“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就闭上了眼睛。
妈妈微笑着轻声地说:“傻孩子,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
师:这个故事爱多吗?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第6题:

:一只猎狗正在追赶前方20米处的兔子,已知狗一跳前进3米,兔子一跳前进2.1米,狗跳3次的时间兔子跳4次,问兔子跳出多远将被猎狗追上?( )

A.270

B.275

C.280

D.285


正确答案:C
猎狗跑3×3=9(米)的时间,兔子就跑了2.1×4=8.4(米),因此猎狗追上兔子时兔子跑了8.4×[20÷(9-8.4)]=280(米)

第7题:

一对成熟的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就变成一对成熟的兔子,那么从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一年后可变成( )对兔子。
A55
B89
C144
D233


答案:D
解析:

第8题:

:院子里有一群兔子和一群鸡,其中有头50个,有脚140只,问鸡和兔子各为几只?( )

A.30,20

B.20,30

C.10,40

D.40,10


正确答案:A

第9题:

有一个笼子里关着若干只兔子和鸡.鸡和兔子的数量之和与鸡腿和兔子腿之和的比是2:5。问鸡和兔子的数量之比是()[农行真题]
A.1:3
B.3:1
C.2:3
D.3:2


答案:B
解析:
鸡和兔子的数量之和与鸡腿和兔子腿之和的比是2:5,设笼子里关的都是鸡,且鸡的数量为2x,则鸡腿的数量为4x,兔子的数量=(5x-4x)÷2=。鸡和兔子的数量之比是(2x-):=3:1。选择B。

第10题:

教师出示图片,问:“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幼儿回答:“草地上有2只兔子。”教师又拿出一张图片与之前图片并列放置,问:“又来了几只兔子?”幼儿回答:“又来了3只兔子。’’教师接着提问:“草地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那我们现在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一下,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呢?”幼儿回答:“一共有5只兔子。”教师总结:“非常棒,2只兔子加上3只兔子,一共是5只兔子。”
以上是一个数学教学的材料,请你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答案:
解析: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1)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经验。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幼儿初期,儿童更多地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对于经验范围内,而且熟悉的事物,幼儿才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幼儿逐渐利用言语来进行逻辑思维。材料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使用幼儿熟悉的图片材料,让他们形成兔子数量的形象概念,然后借助形象的数量概念引入加法的教学环节,从而让孩子们一步步形成关于数量加法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合适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