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钙在发酵培养基中应如何控制使用?


正确答案: 在发酵培养基中,碳酸钙除补充大量钙离子外,又是重要的PH缓冲剂,可以随时中和掉一些游离的无机酸和有机酸,使发酵液ph稳定,但是钙离子容易同磷酸根或硫酸根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磷酸钙或硫酸钙,因而降低了溶磷的含量,钙盐沉淀还容易使管道结垢,所以要限制碳酸钙的加量,最好在原料灭菌时,磷酸盐和碳酸钙分开灭菌,对碳酸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用合格的轻质品,其游离钙含量不得高于0.1%。防止其含量高而影响溶磷浓度和发酵液PH值。

第2题:

简述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好重碱结晶质量?


正确答案: 1.维持适当的中、上部温度,使碳酸氢钠结晶核在比较高的温度段(60—65℃)适当长大后,在冷却过程中析出的碳酸氢钠就能在已有晶核的基础上继续长大。
2.精心调节冷却水量,合理使用水层。
3.加强与调度的联系,协调进塔中下段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进气压力。
4.合理掌握碳化塔的生产负荷,实现综合优化控制,以保证必要的碳化液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和结晶成长的时间。

第3题:

简述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每批培养基在使用前,需经无菌检验。可将培养基在37℃温箱内培养24h,证明无菌,同时再用已知菌种检查在此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符合后方可使用。
(2)对每批培养基要做阳性和阴性对照培养检查试验。
(3)配制每批培养基都要做好记录,包括配制日期和批次,培养基名称、成分、pH值,灭菌条件,配制方法,配制人员等;配好的培养基不宜久放,以少量勤配为宜。

第4题:

如何对死因监测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1.建立死因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体系:制订完善质量控制工作制度、标准流程、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死因诊断准确和死亡案例报告完整。
2.网络报告资料质量控制:通过网络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审核,对各报告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督促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现场质量控制:开展漏报调查、现场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价、专项培训等。

第5题:

如何控制动物细胞培养基的质量? 


正确答案:培养用水质:必须按照GMP要求进行制备,除去普通水中的各类元素、有毒或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和热源,达到纯水标准。
缓冲液:H2CO3/NaCHO3;NaH2PO4/Na2HPO4;恒定pH。
平衡盐溶液:BBS,由NaCl、无机盐和葡萄糖、缓冲剂、指示剂组成。满足细胞对盐离子、碳营养要求;pH和渗透压要求;直观观察pH。
磷酸盐缓冲液:PBS,KCl、KH2PO4、NaCl、NaHPO4。培养物、器皿的洗涤液。 氨基酸配置:50倍浓缩液。使用L型氨基酸,对于DL混合型氨基酸,使用量应该加倍。谷氨酰胺不稳定,需单独配置(100倍浓缩液,-20℃保存)。

第6题:

用青海弧菌Q67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定时,简述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1)样品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15%,重复测定时应采取第一次测定时使用的发光菌液,即两次测定应采用相同的菌液。
(2)苯酚标准曲线按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其抑关率(I)与苯酚浓度C.之间应符合I=a+bC,回归方程应符合统计学检验要求(P<0.90),并且EC50值应在100~200mg/L之间。

第7题: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对实验室的()进行质量检查。

  • A、容量分析用玻璃仪器
  • B、试剂和试液
  • C、对照品
  • D、培养基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如何对采购质量的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正确答案: 物料质量监督是指确定物料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物料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监督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第9题:

渗透检测操作应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在渗透时间内,渗透剂必须润湿覆盖被检部位。工件及渗透剂温度应保持在10~50℃之间。
渗透时间应根据渗透剂的种类、被检工件材质及用途、缺陷的性质及细微程度来确定,应确保规定的渗透时间。

第10题:

简述作为一名质检员如何控制产品质量。


正确答案:以工艺流程,操作规程以及三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