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政服务网点设计参考值中,当城市人口密度为1.5~2.0万人/km2时,其服务半径为()km。

题目
单选题
在邮政服务网点设计参考值中,当城市人口密度为1.5~2.0万人/km2时,其服务半径为()km。
A

0.5

B

0.51~0.6

C

0.61~0.7

D

0.71~0.8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市级综合性公园服务半径约为( )km。区级综合性公园服务半径约为( )km。城市小游园服务半径约为( )m。


参考答案:2~3 km 1~1.5 km 135~270 m

第2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 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 62 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 km2, 5年来已建成约1. 5 km2,另有约2. 5 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图2-7-1)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答案:
解析:
1.人均用地指标、人均总指标和工业用地人均指标与工业用地比例不合理。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可迁出工业开发区。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第3题:

欲使接触器KM1动作后接触器KM2才能动作,需要()。

A、在KM1的线圈回路中串入KM2的常开触点

B、在KM1的线圈回路中串入KM2的常闭触点

C、在KM2的线圈回路中串入KM1的常开触点

D、在KM2的线圈回路中串入KM1的常闭触点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中,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与收运方式有关,当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其服务半径宜为( )km。

A.0.4~1.0
B.1~3
C.2~4
D.3~5

答案:C
解析:
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应尽量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垃圾产生量最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与收运方式有关,采用非机动车方式收运,服务半径宜为0.4~1.0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服务范围。

第5题:

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km2,2000年人口普查为12.85亿人,人口密度为134人/km2。134人/km2属于( )。

A.比例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指取自两个不同性质的总体但又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综合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总量/另一有联系的总体总量。

第6题:

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小学合适的服务半径应是

A、400m以内

B、0.5-1.0km

C、1.0-1.5km

D、1.5-2.0km

E、2.0km以上


参考答案:B

第7题: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规定,当规划地区的居住人口密度超过( )人/km2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

A:50
B:100
C:70
D:80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在LTE规划需求分析中,某地的人口密度为1000人/KM2,移动用户普及率为90%,LTE用户普及率为40%, 运营商普及率为60%,则该地LTE用户密度为()

A.900人/KM2

B.600人/KM2

C.400人/KM2

D.216人/KM2


答案:D

第9题:

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480km2,年径流深度为82.31mm,其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  )

A. 2.61L/(s·km2)
B. 3.34L/(s·km2)
C. 1.30L/(s·km2)
D. 6.68L/(s·km2)

答案:A
解析:
河川径流的特征值主要包括: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其中,径流总量W是指一段时间(T)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其公式为:W=QT。径流模数M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单位为L/(s·km2),其公式为:M=1000Q/F。径流深度R是指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W折算成全流域面积上的平均水深,单位为mm,其公式为:R=W/(1000F)。
故可得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

第10题:

在邮政服务网点设计参考值中,当城市人口密度为1.5~2.0万人/km2时,其服务半径为( )km。

A:0.5
B:0.5l~0.6
C:0.6l~0.7
D:0.71~0.8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