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设试验E有4个基本事件,即s={w1,w2,w3,w4},并且它们发生是等可能的,又设A1={w1,w2},A2={w1,w3},A3={w1,w4},证明:A1,A2,A3两两独立,但不相互独立。

题目
问答题
设试验E有4个基本事件,即s={w1,w2,w3,w4},并且它们发生是等可能的,又设A1={w1,w2},A2={w1,w3},A3={w1,w4},证明:A1,A2,A3两两独立,但不相互独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假元推理是由合适公式W1和W1→W2产生合适公式W2的运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1mol单原子理气从298K、202.65kPa经历①等温②绝热③等压三条途径可逆膨胀,体积增加到原来2倍,所作功分别为W1,W2,W3。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A.W3>W2>W1

B.W3>W1>W2

C.W2>W1>W3

D.W1>W2>W3


正确答案:B

第3题:

当前目录下有“课程表”文件,要求查找即选修了“W1”,又选修了"W2”的学生号,则语句为:

SELECTA.学生号FROM选课表A,【 】;

WHEREA.学生号=B.学生号AND;

A.学生号=″W1″AND;

【 】


正确答案:选课表B;B.学生号="W2"
选课表B;,B.学生号="W2" 解析:SQL不仅可以对多个关系进行联接操作,也可以将同一关系与其自身进行联接。在自联接操作中,别名是必不可少的,别名是在FROM短语中定义的,格式为<关系名><别名>。

第4题:

(2014年)某河流控制断面上有拟建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涉及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



则下列W1、W2的COD分配方案中,可行的有( )。

A.方案1 W1:12.5kg/d W2:25.0KG/d
B.方案2 W1:20.0KG/D W2:10.0KG/D
C.方案3 W1:25.0KG/D W2:1.0KG/D
D.方案4 W1:4KG/D W2:40.0KG/D

答案:A,B,D
解析:
方案一的浓度增量为:12.5*0.02+25*0.01=0.5mg/L;方案二的浓度增量为:20*0.02+10*0.01=0.5mg/L;方案三的浓度增量为:25*0.02+1*0.01=0.51mg/L;方案四的浓度增量为:4*0.02+40*0.01=0.48mg/L;故只有方案一、二、四满足。

第5题:

当前目录下有"课程表"文件,要求查找既选修了"W1",又选修了"W2"的学生号,语句为: SELECT A.学生号 FROM 选课表 A,【 】; WHERE A.学生号=B.学生号 AND; A.课程号="W1" AND; B.学生号="W2"


正确答案:选课表B
本题考查了SQL的查询功能。SQL不仅可以对多个关系进行联接操作,也可以将同一关系与其自身进行联接。在自联接操作中,别名是必不可少的,别名是在FROM短语中定义的,格式为<关系名><别名>。

第6题:

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危险品专用仓储用地,属于()。

A.一类物流仓储用地(W1)

B.四类物流仓储用地(W4)

C.三类物流仓储用地(W3)

D.二类物流仓储用地(W2)


正确答案:C

第7题:

n*n矩阵可看作是n维空间中的线性变换,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过线性变换后,只是乘以某个常数(特征值),因此,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在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的矩阵(其中w1、w2、w3均为正整数)有特征向量(w1,w2,w3),其对应的特征值为( )。

A.1/3

B.1

C.3

D.9


正确答案:C
解析:n*n矩阵可看做是n维空间中的线性变换,它将任何一个向量x变换成新的向量(A的矩阵与列向量x的乘积)。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变换就是一种线性变换,它将一个变量变换成另一个变量。旋转变换必然绕某个轴旋转,这个轴上的向量经过该旋转变换后得到的向量仍会保持在这根轴上。这根轴上的向量属于该旋转变换的特征向量。对于单纯的旋转变换来说,这根旋转轴上的特征向量所对应的特征值为1。线性变换A的特征向量Y及其相应的特征值λ满足AY=λY,其几何意义是特征向量Y经过线性变换A变换成向量λY(保持在同一轴上,只是乘以常数λ,放大或缩小入倍,λ为负时变为相反方向)。本题中的矩阵A以及由w1、w2、w3组成的列向量w具有关系(可以通过矩阵乘法得到)Aw=3w,所以,(w1、w2、w3)是该矩阵的特征向量,其相应的特征值为3。

第8题: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为课程,P为教师,S为学生,G为成绩,T为时间,R为教室,根据定义有如下的函数依赖集:

F={C→G,(S,C)→G,(T,R)→C,(T,P)→R,(T,S)→R}

W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 (10) 。若将关系模式W分解为3个关系模式W1(C,P),W2(S, C,G),W3(S,T,R,C),则W1的规范化程度最高可达到 (11) ,W2的规范化程度最高可达到 (12) ,W3的规范化程度最高可到达 (13) 。


正确答案:
   (6) [解析] W1中存在着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所以它只能达到1NF。
    [答案]
(10)1NF
(11)4NF
(12)1NF
(13)3NF

第9题:

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α1=0.02和

A.方案1,W1:12.5kg/d,W2:25.0kg/D
B.方案2,W1:20.0kg/d,W2:10.0kg/D
C.方案3,W1:25.0kg/d,W2:1.0kg/D
D.方案4,W1:4.0kg/d,W2:40.0kg/D

答案:A,B,D
解析:
根据题意,具体计算为:方案1,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12.5=0.25(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25.0=0.25(mg/L),总增量为0.5mg/L,符合题意;方案2,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20.0=0.4(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10.0=0.1(mg/L),总增量为0.5mg/L,符合题意;方案3,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25.0=0.5(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1.0=0.01(mg/L),总增量为0.51mg/L,不符合题意;方案4,W1的COD浓度增量为:0.02×4.0=0.08(mg/L),W2的COD浓度增量为:0.01×40.0=0.4(mg/L),总增量为0.48mg/L,符合题意。

第10题:

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



题20:在初步设计阶段,发现需要采取措施才能满足规范对Y向层间位移角、层受剪承载力的要求。假定,增加墙厚后均能满足上述要求,如果W1、W2、W3、W4分别增加相同的厚度,不考虑钢筋变化的影响。试问,下列四组增加墙厚的组合方案,哪一组分别对减小层间位移角、增大层受剪承载力更有效?(  )

A. W2,W1
B. W3,W4
C. W1,W4
D. W1,W3

答案:D
解析:
工字形或田字形截面的翼缘比腹板对抗弯刚度贡献更大,且越靠近外侧越有效,框架—核心筒的刚度主要由核心筒提供,核心筒主要是弯曲变形,本题建筑核心筒布置形式为矩形筒体并带内部墙肢,墙肢截面离中性轴越远对增加筒体惯性矩的作用越大,所以增加翼缘墙肢的厚度对核心筒的抗弯刚度效率更高。对于Y向的层间位移角,增加W1的厚度,比增加W2、W3、W4的厚度都更有效。
楼层受剪承载力与剪力墙受剪承载力相关,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式(7.2.10-2):
V≤[1/(λ-0.5)×(0.4ftbwhw0+0.1N×Aw/A)+0.8fyh(Ash/s)hw0]/γRE
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主要由核心筒腹板墙肢承担,即Y向主要由W3、W4承担,W4开洞明显较多,且W4所承担的竖向荷载很小,所以增加W3厚度比W4更有效。
W1,W3对减小层间位移角、增大层受剪承载力更有效,故答案选D。
【考点分析】
本题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对核心筒抗弯刚度概念的理解;
②对楼层受剪承载力概念的理解。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对于弯曲变形为主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而言,提高核心筒的抗弯刚度,对减小层间位移角有明显的作用。
②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主要由核心筒腹板墙肢承担,即Y向主要由W3、W4承担,W4开洞明显较多,且W4所承担的竖向荷载很小,所以增加W3厚度比W4更有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