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9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白,面潮红,舌质淡红,脉细数。护治法则为()。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69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白,面潮红,舌质淡红,脉细数。护治法则为()。
A

宣肺散寒

B

宣肺泻热

C

化痰降气

D

补肺益气养阴

E

温化寒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赵某,女性,63岁。久喘之人,出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舌淡脉弱。治法用( )

A.补肺益气

B.益气养阴

C.补脾益肺

D.益气健脾

E.益气固表


正确答案:A

第2题:

患者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吐痰稀白,自汗恶风,舌淡,脉细弱。其治法首选

A.补肺益气

B.补肾纳气

C.清热化痰.泻肺平

D.宣肺散寒.降气平喘

E.开郁理气.降气平喘


正确答案:A

第3题:

患者喘证20年,现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细数,其中医治法是

A.补肾纳气

B.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C.补肺益气养阴

D.开郁降气平喘

E.化痰降逆


正确答案:C
C

第4题: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咯痰稀薄,舌质淡,薄白,脉软弱。治法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两者分别为肺肾气虚之喘与肺虚之喘,治疗当分别为补肺纳肾与补肺益气。

第5题:

患者,男,75岁。喘促气短,声低气怯,咳声低弱,咳痰稀白,自汗畏风,烦热而渴,面颧潮红,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其治法为()

A、清热化痰宣肺

B、祛痰降逆宣肺

C、补肺益气养阴

D、开郁降气平喘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喘证之肺气虚耗证
证候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第6题:

某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年,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其中医治法是( )

A.开郁降气平喘

B.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C.补肺益气养阴

D.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E.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考答案:B

第7题:

患者,男,53岁。久病喘咳,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烦热口渴,舌淡红脉软弱。方药宜用生脉散合

A、玉屏风散

B、养阴清肺汤

C、沙参麦门冬汤

D、补中益气汤

E、补肺汤


参考答案:E

第8题:

病例摘要:夏某,女,58岁,已婚,工人。2015年1月14日初诊。患者喘证已历多年,今冬发作加甚。现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候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哮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型诊断:虚喘之肺气虚耗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患喘证多年,喘促短气为主症,辨病为喘证。现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辨证为虚喘之肺气虚耗。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哮必定兼喘。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方剂名称: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30g,五味子6g,黄芪20g,炙甘草6g,茯苓15g,桑白皮10g,干姜6g,紫菀10g,麦冬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年,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其中医辨证为( )

A.正虚喘脱证

B.肾虚不纳证

C.肺气虚耗证

D.肺气郁闭证

E.痰浊阻肺证


参考答案:C

第10题:

患者,女,69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白,面潮红。舌质淡红,脉细数。此为喘证中的A、肺虚证

B、肾虚证

C、脾虚证

D、表寒里热证

E、肺气瘀滞证

护治法则为A、宣肺散寒

B、宣肺泻热

C、化痰降气

D、补肺益气养阴

E、温化寒痰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