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公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A 记叙B 说明C 议论D 描写
查看答案
问题:多选题在Windows中,下面的操作能激活应用程序的有( )。A在任务栏上单击要激活的应用程序按钮B单击要激活的应用程序窗口的任意位置C在任务列表中单击要激活的应用程序D使用组合键Alt+Tab
问题:多选题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A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B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D规范市场秩序
问题:单选题甲地区禽流感爆发,为了遏制疫情的扩散,省政府决定对该地区的禽类产品实施贸易禁运。若要使这一计划成功,必须保证整个省内各市县的行政协调以及维持阻止禽类产品进入或离开该地区的能力。若要实施禁运,对甲地区的港口实行完全的货品检查是有必要的。但这样的检查可能导致其他市县对禁运计划的行政不协调。以上的观点如果正确,最有力地支持了下面哪个观点?( )A 在检查行动中各市县意见的不一致可能有利于甲地区贸易禁运的实施B 只要各市县的行政协调一致,甲地区的贸易禁运就能成功C 对甲地区的港口实施货品检查可以保证没有禽类产品进入或离开甲地区D 任何针对甲地区的禽类产品禁运都可能在某个时刻失败
问题:单选题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担心会损坏房屋,多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某日,暴风雨即将来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乙不同意,甲将乙起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乙砍掉一些树枝来避免对自己房屋的损害属于紧急避险,因而乙不应承担民事责任B 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因此,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C 虽然这棵树属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顶,这棵树在乙房屋界内的部分应当属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树枝是合法的,不应承担民事责任D 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无法告知甲,因此可豁免其部分责任
问题:单选题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B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C 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D 国际奥委会、亚太经合组织
问题:单选题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A 改革B 新科技革命C 发展D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问题:单选题在一个环境和经济都面临挑战的高度技术化的时代,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学证据与科学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出路之一就是需要来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鼎力合作。比如,对于像地球气候变化这类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家去挖掘并阐述其根本原因。但与此同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去评估气候变化之于人口与社会的影响,而新闻工作者则需要把这类信息完整地传递给社会大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科学的新发现及其与社会相关的联系向社会大众解释得更好更清楚。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方式B 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目的C 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途径D 提高大众理解科学能力的意义
问题:单选题暖气对于( )相当于( )对于黑暗。A 冬天 明亮B 炎热 光明C 寒冷 台灯D 温暖 灯光
问题:单选题《呐喊》是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集,下列哪一项并不是出自《呐喊》的文学作品?( )A 《狂人日记》B 《药》C 《明天》D 《祝福》
问题:判断题公文处理中,一般应逐级行文,上下级机关不可联合行文。( )A 对B 错
问题:单选题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A 生物在代代相传的繁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异B 变异的长期积累,导致各个物种出现千变万化C 变异是长期存在、逐步发展的,进化是逐渐发生的D 生物进化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者生存”
问题:多选题按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最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包括( )。A私有制B股份制C公有制D混合所有制
问题:单选题在我国现阶段,关于股份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股份制是一种集体所有制B 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C 股份制是一种混合所有制D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问题:单选题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A 过失爆炸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意外事件D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问题:单选题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最快,比如:3岁以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适宜的刺激和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下列利用了“关键期”理论的是( )。A 狼孩10岁时回归社会,学会了简单的语言B 先天失聪的聋儿在2岁时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最终学会了说话C 母亲在怀孕期间给腹中的胎儿听音乐D 某体操冠军在3岁时就已经被认为具有体操天赋
问题:单选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都市生活?( )A 北宋B 南宋C 明朝D 元朝
问题:问答题(五十八)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给定资料”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问题:单选题( )对于服务相当于婚姻对于( )。A 咨询 关系B 微笑 爱情C 民政局 教堂D 医疗 生育
问题:单选题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A 中国丹霞B 九寨沟C 长城D 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