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王国维关于文学创作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名词解释:境界说)。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王国维关于文学创作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名词解释:境界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王国维关于文学创作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名词解释:境界说)。


正确答案: (1)境界说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核心,境界说吸取了西方新的理论,并和中国传统文论相互融合,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其理论阐述主要集中在《人间词话》一书中。
(2)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境界的创造,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境界说的本质就是情与景、物与我的内在统一。
(3)境界的分类:其一,造境与写境。这是从创作方法着眼的。二者相当于理想与写实两派。其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前者突出主体观念性,具有强烈的感情动态,可称之为宏壮;后者是审美主体摆脱世俗生活之欲的拘束,传达出平静的感情心态,可称之为优美。其三,隔与不隔。语言尽其物象和感情就是不隔,语言描绘出的物象模糊、感情含混则是隔。其四,境界的大小与高低之分。这是针对主体表现境界所选取的物象不同,大与小不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但高与低却是。其五,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诗人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外物的感受而成为艺术境界,常人只能感受生活真实的境况,而不能进行文学创作。
(4)境界说具有哲学化、人格化、美学化的色彩,为传统“意境说”作了总结。

第2题:

根据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属于()

  • A、无我之境
  • B、有我之境
  • C、造境
  • D、写境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康德关于审美活动的特征理论。


参考答案:

1.从质的方面来看:审美是凭借想象力与悟性联系于主体的快与不快的情感;
2.从量的方面来看: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和、可传达性;
3.从关系方面来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无目的德合目的性”;
4.从情状方面来看:审美判断使审美主体感到美感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第4题:

按照王国维的境界说,“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属于()的诗句。

  • A、造境
  • B、写境
  • C、叠境
  • D、梦境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试述王国维“境界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核心,吸取了西方新的理论,并和中国传统文论相互融合,其理论阐述集中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境界的创造,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境界说的本质就是情与景、物与我的内在统一。
1.关于境界:  境界本为佛语,指参悟所达到的程度。王国维转用作诗词创作所达到的艺术目标。他认为,心中的喜怒哀乐亦是境界之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反之则无境界。真景物是指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真感情是指发之于内、真挚感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二者是融合统一的,所谓“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意与境,也就是指情与景、文学的情感特征和形象特征。
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是把我之主观色彩、我的强烈情感投射到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之中。无我之境不应理解为画面中没有人在,没有作家的情感在,而是指我的感情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物我交融,物我两忘。二者一主观一客观,一动一静,一宏壮一优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3.隔与不隔;
隔指艺术形象模糊不清,思想感情含混晦涩。作者没有给自己的体验找到明晰恰切的表达,使自己的体验转化为读者的体验,使读者能像自己一样领略感受其具体情景。造成“隔”的原因:用典过多、雕琢过多。
不隔:指真实率真地表达情感,自然鲜明地描绘对象,注意描写对象的典型性和可感性。 他认为“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4.造境与写境;
写境,侧重于写实,对现实事物作客观的描写。 造境,侧重于写主观理想的境界。
但写实不是照片式的反映,而要以理想为标准来观照生活;写理想的境界,也不能作脱离现实生活违背生活逻辑的空想,而应该合乎自然,符合生活的规律和艺术的规律。
5.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
王国维认为,客观诗人须多阅世,多了解和体味人生,就能深入把握社会生活,掌握大量创作素材。如《红楼梦》作者是也。主观诗人则不必多阅世,可保持性情之真。如李后主是也。保持性情是重要的,但不必多阅世即不实际也不符合艺术规律。他些说受到道家思想和李贽童心说影响。诗人应当多阅世,同时要注意不受社会黑暗面的污染。
6.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
常人之境即人人皆能感之之境,诗人之境则人人皆能感之而难以言之,常人难以感之而诗人感之之境。如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艺术家不同于常人之处,即在于具有敏锐而新颖的美的感受和发现,交能将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转化为艺术成果,创造为艺术精品。
7.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意味着深入地理解人生,理解所描写的客观对象。这样方能体会深刻,描写准确。出乎其外。意味着超越对象,以新视角高屋建瓴地观照生活,分析对象。
入乎其内,对事物取重视的态度。出乎其外,对事物取轻视的态度。这样才能在感受与认识、艺术把握和艺术表现方面更为准确精到。即入之又出之,表现出艺术辩证法思想。

第6题:

按照王国维的境界说来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属于()的诗句。 

  • A、造境
  • B、写境
  • C、叠境
  • D、梦境

正确答案:B

第7题:

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

  • A、境界说
  • B、神韵说
  • C、性灵说
  • D、格调说

正确答案:A

第8题:

(王国维的)境界说
王国维‚境界‛说是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来的。当是受到了西方美学家思想,特别是康德、尼采、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并在中国古代文论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境界‛就是‚意境‛,就是指文学创作中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
境界的美学特征:
一是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想;
二是具有真实自然之美。
以意、境二者论文并不从王氏始,唐代皎然以来许多文论家都曾经从不同角度论述到意境问题。只是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第9题: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从作品中物我关系的角度,将意境分为()

  • A、有我之境
  • B、无物之境
  • C、无我之境
  • D、有物之境

正确答案:A,C

第10题:

论述王国维关于文学创作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境界说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核心,境界说吸取了西方新的理论,并和中国传统文论相互融合,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其理论阐述主要集中在《人间词话》一书中。
(2)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境界的创造,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境界说的本质就是情与景、物与我的内在统一。
(3)境界的分类:其一,造境与写境。这是从创作方法着眼的。二者相当于理想与写实两派。其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前者突出主体观念性,具有强烈的感情动态,可称之为宏壮;后者是审美主体摆脱世俗生活之欲的拘束,传达出平静的感情心态,可称之为优美。其三,隔与不隔。语言尽其物象和感情就是不隔,语言描绘出的物象模糊、感情含混则是隔。其四,境界的大小与高低之分。这是针对主体表现境界所选取的物象不同,大与小不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但高与低却是。其五,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诗人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外物的感受而成为艺术境界,常人只能感受生活真实的境况,而不能进行文学创作。
(4)境界说具有哲学化、人格化、美学化的色彩,为传统“意境说”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