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汉字形体作为修辞材料进行常规与变异修辞?请举例说明。

题目
问答题
如何运用汉字形体作为修辞材料进行常规与变异修辞?请举例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举例说明修辞学在语音因素方面有哪些常规修辞手段?哪些语音材料可以用来协助达到修辞效果?


正确答案: 总体要求是音韵和谐,如音节相称、韵字和谐、声调协调等。常使用双声、叠韵、儿化韵、轻重音、停顿、拟声、语调、节奏、押韵等语音材料来协助达到修辞效果。如秦牧《土地》的“战鼓”与“进军号”改为“咚咚战鼓”和“进军号角”。

第2题:

什么叫做常规修辞与变异修辞,它们有什么联系?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常规修辞:指沿袭下来经常采用的一般表达方式;
变异修辞:指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特异表达方式。
联系:使用语言时一方面遵守全民语言的现行规范,保持语言的相对稳定以便于交际。另一方面又由于交际的需要,不断突破现行规范,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从而满足更复杂的交际需要。
特点:常规修辞具有相对稳定性,变异修辞具有灵活性;常规修辞具有规定性,变异修辞具有创造性;常规修辞具有全民性,变异修辞具有独创性。

第3题:

对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从表面上看表达非常平淡,但从形体上分析,上联由“人、人、土”三字并成了“坐”字,下联由“日、月”二字并成了“明”字,这就构成了饶有趣味的汉字修辞。 这段文字主要是( )。

A.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汉字修辞

B.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表音汉字

C.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汉字语义

D.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汉语逻辑


正确答案:A
16.【答案】A。片段已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即“汉字修辞”,因此应选A

第4题:

举例说明修辞的原则。


正确答案:共有三点:明确目标,看清对象;适用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

第5题:

修辞功能的三个层面是()。

  • A、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 B、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
  • C、修辞参与人的物质建构(修辞社会学)
  • D、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如何运用汉字形体作为修辞材料进行常规与变异修辞?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形体完整与离析,如《青年文摘》1995年10月中毛泽东对打败蒋介石的评价;
(2)汉字造型变异,如萧萧《深》采用的“孤字法”。

第7题:

在锤炼词语、选择句式、及采用特殊的修辞手段等方面,如何增强表达的形象生动性,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达到生动效果的手段有:因语言形象而显生动,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绘形、描色、摹声等来体现(如黄秋耘《黄山秋行》中对云海的描写);因语言活泼而显生动(如王蒙《深的湖》中对“我们”的青春的排比式描述);因语言简洁或含蓄等而显生动(如石国仕《海战前后》中对秋雨拉二胡的状态描述)。

第8题:

修辞上的羡余和简单的重复有何区别?对待简单的重复可采取什么修辞手段?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词语一再重复会使语言显得罗嗦、平淡、乏味。羡余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又可以特意重复某些词语和句子,形成整齐、反复的美。运用羡余信息,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的特殊需要。例如鲁迅《秋夜》对后园两株树的介绍。

第9题:

指出“他太忙了,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


正确答案: 顶真。上文的词“忙”作下文的起头,首尾相连,上递下接,互不相扣,使其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充分表现,连贯紧凑,十分感人。

第10题:

请举例说明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正确答案:汉语、汉字与修辞有关联;汉民族文化与修辞有关;汉民族审美习惯与修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