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它们的结构特点怎么样?

题目
问答题
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它们的结构特点怎么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它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 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为......所”式,第二种是“被”字句。
(一),“为......所”式是由先秦的被动式“为”字句发展出来的。在表示被动的情况下,“所”字失去了原来的代词性,而成为外动词的词头,如:汉军却,为楚所挤。这个结构沿用下来,成为文言文被动式的正常格式。
(二),“被”字句大约萌芽与战国末期。到了汉代,“被”字句就普遍应用起来了。这种“被”字的作用大致和“见”字相当,当时的“被”字句还不容许有关系语出现,只是简单地把“被”字放在被动词的前面。如:信而见疑,终而被谤。

第2题:

被动式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与概念上的被动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特点: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区别:经常被人误认为是被动式的概念上的被动,有以下两种结构:
(1)“可”字句及其类似的结构。把“可、足”等字后面的动词解释为含有被动意义,这个了解古代汉语是由好处的;“可见”和“能见”显然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从结构上看,它们并没有什么区别。
(2)借用一般的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的意义。“谏行谏言”(劝谏被采纳、施行)

第3题:

在长期的流传中,有些易传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有些易传失传了,到了(),流传下来的、有重要影响的易传有十种。

A、汉代

B、北宋

C、战国

D、唐代


参考答案:A

第4题: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是()

  • A、人定胜天气
  • B、实行仁政
  • C、君权神授
  • D、独尊儒术

正确答案:C

第5题:

在上古哪些结构中,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它们到后来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正确答案: 在原始时代的汉语里,可能的情况是:代词作为宾语时,代词放在动词前面。
先秦时代,由于语言的发展,这种结构分为三种情况:
(1)完全抛弃旧形式,仅仅留下若干残迹:“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①在指示代词中,“是”字比较能够保存原始的结构,在某些情况下,“是”字可以自由地放在动词的前面:“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②代词“是”用作介词“以”的宾语时,在上古一般是放在介词的前面;而且“是以”这种结构作为凝固形式一直流传在后代的文言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由指示代词“是”字构成的另一个凝固形式是“是谓”,译为现代汉语是“人们把它叫做”或“我们把它叫做,”“观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
④除此之外,还有“自”和“相”字。“自”作为代词宾语的时候,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相”字是代词性的副词,所以总是放在动词前面。
之所以叫残迹,是因为到了先秦时代,除了凝固形式外,一般已不用主语—代词宾语—动词这种结构方式了,正常的结构已经变为:主语—动词—代词宾语。“故天弃我,不有康食。”
(2)完全保存旧形式,这种情况所以存的条件有两个:
①第一个条件是宾语是一个疑问代词:“吾谁欺?”“公谁欲与”
其中“何以”这个结构一直流传到后来的书面语里,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卿等何以得存?”
②第二个条件是,宾语虽是一个名词,但是有一个指示代词复指:“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四方是维,维护四方,“是”复指四方)
A.处所介词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起复指作用,特别是“焉”字,因为“焉”本来就含有“於是”的意义。有时不用“焉”而用“於”或“于”,“於、于”也可以认为是“於是”的省略。
B.名词宾语前置而又有“是”字复指时,名词宾语前往往还有词头“唯(惟)”殷墟卜辞中,宾语前置必须用“唯”,“是、唯”并用,可以说是新旧语法的混合。“惟余马首是瞻”、“唯利是图”。
C.代词“之”字和“是”字有同样的作用,名词宾语靠着代词“之”字的复指,也可以提到动词的前面。“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之,是对举)
D.代词宾语本身也可以用另一个代词复指,更能显出是前置的宾语,如:
“是之”结构:“古者民有三疾,今者或是之亡也。”(“是”指“三疾”;“之”复指“是”);
“是之谓”是一种凝固形式,最为常见:“是之谓两行”,“是之谓大戒”;
“是之谓”也可说成“此之谓”:“此之谓用民”;
“是”和“此”所代指的是名词,所以有时不用“是、此”,而用名词或名词性仂语:“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
E.王力先生认为,如果我们承认“所”字有代词性,它也是可以放在动词前面的,这样就出现了几种整齐的凝固形式,互相对应:
何以;是以;所以;
何谓;是谓;所谓。
(3)第三种情况是旧结构和新结构同时存在,明显表现在否定句的代词宾语上,在否定句中形成一种过渡状态:
①大致说来,否定词是“莫、未、毋(无)”等字的,代词宾语是“吾、余、汝(女)、尔”等字的,动词后置的情况比较前置的情况要多得多:“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②有些结构最能表现过渡状态,如“不我”和“不己”:
A.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B.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后面:“有事而不告我”,“圣人不爱己”
③另有一些结构便是这新形式已经完成,代词宾语已经不再前置,而是后置了,如:“不……之”结构,“天下不知之。”

第6题:

中古以后被动式又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为什么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在这个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 到了中古时期,被动式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被”字句用得更普遍了,更重要的是:“被”字句也能插入关系语,它在一般口语里逐渐代替了“为......所”式。南北朝时期,“被”字后面不带关系语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带关系语的被字句在汉末已经有了萌芽。如:举体如被刀刺。
唐代以后,虽然被字句仍然可以不用关系语,但是,带关系语的被动式越来越多。如:肯信春光被雨欺。
这一个发展阶段——被字句带关系语的阶段——很重要,因为它为现代汉语被动式奠定了基础,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语的。

第7题:

在近代和现代,被动式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 (1)近代的被动式(也可以说是:被动式和其他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A.被动式和处置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动词后不带宾语。从意义方面说,差不多所有的带关系语的被动式都可转为处置式。例如:侵略军被我们打败了;我们把侵略军打败了。近代处置式和被动式都要求同时把行为的结果说出来。处置式和被动式中宾语提前,单音节词放在后面就显得孤单,因此带关系语的被动式和处置式一样,常和使成式结合起来。例如:“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
B.除了使成式之外,还可以和别的形式结合:
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连动式)
被他三人拉到聚升酒楼馆里。(处所状语)
今定军山已被刘封、孟达夺了。(跟“了”字)
可见,处置式、被动式、使成式等结构之间有密切联系。
(2)现代的被动式:
A.五四以后,受西洋语法影响,被动式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即不一定限于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了。如:“金桂被村里选成劳动英雄,又选成妇联会主席,李成又被上级提升到区上工作。”
B.但这种情况一般只限于书面语中,口语中,被动式的基本作用仍旧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
C.在现代普通话口语中,一般不再使用“被”字,而是用“叫”、“让”、“给”等字表示。如:“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鲁迅《祝福》)
“这话偏生又让我听见了。”(冰心《姑母》)
“这句话却不料叫金旺他爹听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第8题:

蜈蚣的口器和步足结构有何特点?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口器虽因肉食或草食而明显不同,但食性对消化系统影响不大。消化管始终直而不弯曲,分前肠、中肠与后肠,各部分不再进一步分化。无中肠腺。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脏很长,几乎与躯干部等长,心孔对数多,每个体节有1~2对。以气管呼吸。步足是蜈蚣的爬行器官。爬行时,尾足拖在身,不起运动作用。它是蜈蚣的触觉器官,原第一肢节已退化,只有6肢节,第一节十分粗壮,其腹面外侧有2短棘,内侧有一短棘,背面内侧也有一短棘。

第9题:

防火墙技术经历了哪3个发展阶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包过滤防火墙、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和状态检测技术防火墙。特点见教材。

第10题:

列出几种常见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1,08、10、15、20等牌号属于低碳钢,其塑性优良,易于拉拔、冲压、挤压、锻造和焊接;2,40、45等牌号属于中碳钢,因其中珠光体含量增多,其强度、硬度有所提高,而淬火后的硬度提高尤为明显;3,60、65等牌号属于高碳钢,他们经过淬火、回火后,不仅强度、硬度显著提高,而且弹性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