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接受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接受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一、地位: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影响: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
(一)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
(二)高度的爱国精神。
(三)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四)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

第2题: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在现代人文科学中,美学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它的意义在于将其它各门人文科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献学等)在人类审美过程的基础上融合贯通,形成对人的整体的探讨。

第3题:

举例论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文学活动的目标。


正确答案: 1.向学前儿童展示成熟的语言,扩充学前儿童的词汇量。
2.培养学前儿童善于倾听的技能。
3.鼓励学前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儿童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4.培养学前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儿童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第4题:

论述文学接受的意义?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作品中体现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评价与判断、歌颂与揭露,但是所有这些价值在未经接受者阅读之前都只是潜在于文本之中,只有接受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通过文本符号的解读进入到作品的内在空间,充分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世界,从中获得知识、愉悦,受到感染、教育,甚至人生的启迪和顿悟时,文学文本的潜在价值才最终成为显在价值在接受者身上得以展现。
文学接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在于此,从文学接受的不同程度来把握,文学接受可以实现文学活动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体验。在再创造和再体验的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接受者体味着与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所体味的同样的言说满足与情感的激动,在这满足和激动的状态中,接受者暂时摆脱了世俗的烦恼与不安,进入到自由想象的境界,获得极大的审美快感。在体味文学文本中的美的同时,接受者可以扮演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扮演的新角色,在这里弱小者可以享受到战胜与征服的喜悦,失败者可以获得成功者的感受。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体味,是文学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一部作品只有能打动接受者、唤起接受者的想象,使接受者神游于作家所创造的美妙的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文学的其他诸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2)教化。教化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表现。历代文论中对于文学的教化功能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毛诗序》中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南梁萧统在论陶渊明文时也指出陶渊明的诗文可以使“驰竞之情谴,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唐初魏征论文之功用时也说文章“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古人这些论述,都从不同方面说明文学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净化”理论强调艺术能使观众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文艺启蒙时期的美学家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也强调了戏剧的“教化”功能。与道德教育不同,文学的教化作用是隐含在审美愉悦之中的,对人的教育、人格境界的提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接受者进行审美观照过程中激发接受者心灵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令其挣脱低俗的困扰,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需要说明的是,教化是文学的重要功能,但并非一部作品的教化意味越强烈,此一作品的价值就越高,作为艺术的文学必然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审美的追求、审美的价值,只有这样,它所具有的教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3)慰藉。文学作品饱含着作家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接受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慰藉。“共鸣”是探讨文学接受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共鸣则是指接受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被作品中人物的经历、情感所打动或与作家的思想见解趋同而产生的一种强烈情感体验。由于共鸣出现,读者失衡的心理结构获得慰藉,达到平衡状态。共鸣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接受者,当他们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时,由于人类情感自身的共通性,也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体验。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是接受者强烈情感体验的结果,接受者自身完全陶醉或沉浸在作品中的情感世界里,在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过程中,沟通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内心体验与情感得到宣泄与释放,获得一种心理的平衡与情感的慰藉。
(4)认识。文学反映的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一部文学作品,往往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个丰富多采的人类社会的投影,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因此,接受者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拓宽自己的认识空间,提高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能力。认识也就成为是文学价值的又一重要方面,同样也是接受活动的意义的重要方面。例如接受者阅读《三国演义》,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的历史事实,可以了解古代战争中的谋略手段,学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乃至于《三国演义》成为不少农民起义将领的兵法用书,甚至成为当代商战的参考书目!可以说阅读文学作品是人们获取社会知识、生活知识、人生知识、历史知识等等各种知识的一条很重要的渠道。
综上所述,文学接受作为文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文学活动的最终完成,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对于文学文本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体味,对内蕴的形象情感进行再创造和再体验,通过这种再体验获得一种情感和心理的慰籍,同时,文学活动的认识和教化功能也在接受活动中得以全面的实现。

第5题:

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6题:

论述企业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发展战略的导向、调节、控制和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精神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
第一,企业的精神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
第二,精神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
第三,精神文化可以对企业及其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
第四,精神文化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激励企业员工释放潜能。

第7题:

《金瓶梅》的思想意义与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正确答案:《金瓶梅》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是严格基础上的现实主义巨著,它选择了典型时代、典型社会环境,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从以下可以看出:
①《金瓶梅》写的是我国十六世纪新兴商人的历史悲剧。
②它对社会现实作了清醒的、赋于时代特征的描绘,它在暴露晚明社会黑暗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还是一部我国十六世纪社会的风俗史。
③它是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体裁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开了世情小说的先河。

第8题:

论述文学接受活动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


正确答案: 理解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应。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为“正解”。误解即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悖。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可以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理解和误解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读者完全理解了作品也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顺应的。这样虽然方便了读者的理解,但是却缺乏新意,从而容易让读者丧失兴趣,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魅力。但是如果读者对作品的意图一点都不能理解,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反误,那么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受挫。即作品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阻断了读者的介入。这类作品即使有价值,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而如果理解与误解之间相辅相成,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即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相挫,那么文本在不断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积累:的同时,也能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从而更好的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的。

第9题:

论述接受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


正确答案: (1)接受在文学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第一,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接受环节才能进入社会,创作因此才有了意义;
第二,接受活动以再创造的方式对文学生产的参与,直接规定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功能的发挥,从而形成了在审美活动层面上的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2)接受活动的意义
第一,文学接受是文本意义得到激活、衍生的具体手段
文学作品的意义或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它和主体的关系;当文学作品孤立存在时,它只能是一件人工制品,其价值和功能此刻都处于潜藏状态。文学作品的潜在意义不能自己释放出来,而是有待于读者的阅读。由于文学文本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不具有其他艺术文本的直观性,因此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活动才能使文本意义得以激活、得以衍生。文学文本的意义不仅通过接受得到了显现,而且还在接受过程中衍生了。正是接受活动对文本意义的衍生,形成了文学独具的魅力。
第二,接受对文学创作具有制约和推动作用
虽然没有文学创作,就没有文学接受,但没有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创作的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其次接受的阅读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读者的阅读需要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趋向和趣味,从而成为推动、刺激甚至引导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促使作家反省自己的创作,调整自己的方向,更新自己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第三,接受决定着文学功能的实现程度
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补偿功能、审美功能等等。文学究竟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是通过接受活动实现的,读者的接受方式、动机及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直接决定着文学社会功能实现的方向和程度。文学接受者的不同需要规定着文学从哪些方面实现其功能,而接受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学有可能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种功能,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10题:

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