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田汉的《回春之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析田汉的《回春之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曹禺的剧作《雷雨》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父子、夫妻、兄弟、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尖锐冲突的描写,深刻的暴露了剥削阶级家庭的黑暗、腐朽混乱和资产阶级的残暴和虚伪,并且为一群被侮辱被损害者提出了悲愤的控诉。作品还描写了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风雨飘摇,以及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危机,达到了作者借此意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的创作目的。尽管剧本存在着陆较浓厚的宿命论和神秘色彩,仍不失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在艺术上巨大成功首先在于它的戏剧结构的严谨和翔实,曹禺以极为经济的手段把过往的历史压缩在现实的情景中,把外部的社会矛盾压缩在周公馆内部的矛盾纠缠中,把侍萍一家人的命运压缩在周朴园一家的内部冲突中,使这个简单的乱伦故事几乎容纳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尖锐的社会的和思想的矛盾冲突。《雷雨》另一突出成就还在于它所塑造的人物是真正个性化的。他们各有自己感情情绪变化的逻辑,各有自己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的方式,各有自己的思想愿望和要求。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侍萍等,无一不形象鲜明,生动,显示着作者丰厚的艺术动力。此外,《雷雨》中的人物对话富于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第2题: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茅盾的《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短篇小说标志着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这些小说融外来形式技巧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方法之中,深刻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农村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以及农民、小商人的悲剧命运。
《林家铺子》以“一•二八”十九路军抗日战争前后江南农村小镇为背景,以林家杂货小店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作品主题是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他们借民众抵制日货之机敲诈勒索小商人图谋私利。小说中林家铺子的倒闭有多种因素:农村经济凋弊,农民购买力低下,导致商业萧条,同行的倾轧,而最根本原因是国民党政权苛酷频繁、心怀叵测的敲诈勒索。作品中的林老板老实本分,精明能干,会招徕顾客;店员寿生更是忠心耿耿,有智谋会出点子,能吃苦耐劳。这是两个塑造得很成功的艺术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林家铺子忽而山穷水尽,偶而柳暗花明,最终卜局长因图谋林小姐而逮走林老板,林家铺子终于倒闭,尾声孤老寡妇的悲惨命运更令人深思。
《农村三部曲》为《春蚕》、《秋收》、《残冬》三个短篇。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经济、军事侵略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中国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觉醒反抗。《春蚕》写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成灾”,其原因是帝国主义(主要是日本)的经济、军事侵略,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奸商操纵叶价、茧价。小说成功地刻画了老农民老通宝形象,他勤劳俭朴,生产上富有经验,但保守迷信。他想依靠全家劳力强走勤劳致富的路,恢复先前的小康家业,但时代变了,帝国主义加剧经济侵略使中国农村走向破产之路。春蚕丰收成灾气得老通宝生了一场大病,《秋收》中的稻谷丰收成灾则送掉了老通宝一条命。老通宝儿子多多头则勤劳开朗,有自己见解,他不相信农民单靠勤劳能翻身。在《秋收》、《残冬》中,他走上了农民集体反抗和武装斗争的道路。在艺术上,《春蚕》对老通宝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展示了老通宝复杂丰富的性格、心理,并且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俗画的特色,景物描写在现实主义的工细笔墨中又有深刻的象征意蕴,如对小火轮和农民赤膊船的情景描写。

第3题:

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第4题:

简析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田汉早期剧作充满个性解放精神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强烈的五四精神;艺术上多采取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情景和氛围的渲染,以感伤的浪漫抒情为特色。代表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前者写咖啡店侍女遭富商少爷遗弃的故事,表达了贫富对立的思想,谴责庸俗的市侩,赞颂贫贱者的高贵,并流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绪,咖啡店的情景,流浪艺人的琴声,渲染了感伤情调。《获虎之夜》写贫困青年黄大傻与富裕猎户女儿莲姑相恋,终因门当尸对、父母之命的婚姻观念而酿成悲剧。莲姑的“我把自己许给了黄大哥,我就是黄家的人了”!“世界上没有人能拆开我们的手!”的呼号,表达了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精神;但是黄大傻因爱情受阻中猎枪而惨死,莲姑在专制家长鞭打下哀号呻吟,是对封建罪恶的控诉,也表现了封建势力的浓重强大。相爱的人硬被拆开的悲剧情景的渲染,黄大傻如泣如诉的长篇抒情台词,使作品呈现感伤抒情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5题: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原计划写四卷,未完成)在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①作品嘲讽批判了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惊扰百姓,使百姓恐惧不安,预示湘西苗民与国民党之间将发生激烈冲突。
②作品以主要笔墨写国民党保安队长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调戏民女等等罪恶。
③作品也写了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保安队长敲诈未能得逞,年轻人有了武装反抗的思想准备。
《长河》在艺术上和《边城》不同之处是:《边城》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讴歌我们民族“伟大处”,《长河》则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写民族“伟大处”,而主要是写我们民族的“堕落处”,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品格。但《长河)在艺术上有和《边城》一致处,写人性美和风俗美。就人性美而言,桔园主人滕长顾及其女儿天天身上,有《边城》中老船夫和翠翠的影子。天天和翠翠一样:天真、单纯、活泼、乖巧,但天天身上有鲜明的时代感:自由、开朗、敏捷、机警,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长河》是{边城}的审美超越,可惜只有头,未能完卷。

第6题:

简析田汉的《回春之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田汉写了不少抗日救亡的剧本,《回春之曲》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剧本写侨居南洋的爱国青年高维汉返国抗日,在“一•二八”淞沪战役中受伤丧失记忆,成为呆人。恋人梅娘从海外归来悉心照料亦无起色,而在除夕之夜的鞭炮声中几种因素的巧合使高维汉终于恢复记忆,准备再次上前线杀敌。剧本表现了炽烈的抗日爱国热情,高维汉虽为呆子却几年如一日地杀啊、冲啊的战斗9内喊,特别是通过梅娘这朵南洋“野蔷薇”的如火恋情,把对祖国的坚贞和爱情的坚贞有机地糅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心灵美。剧本充满了浓郁的诗情,梅娘身穿南洋服饰歌舞在高维汉前面以期唤醒高的记忆,歌词和场面十分感人,而奇迹终于发生,使剧情具有浓浓的浪漫主义情调。

第7题:

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动人传说,象征着旧世界和诗人旧我的毁灭及新世界和诗人新我的诞生。整个《女神》所显示的彻底的毁坏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诗人对时代本质特征的认识,都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凤凰的自我牺牲,自我再造,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悲壮气氛。它们诅咒冷酷污秽的旧宇宙,集木自焚、把旧我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与不义投入烈火,在燃烧中获得新生,这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精神的形象写照。凤凰的再生,是经过斗争冶炼后的创造和新生,也是祖国及诗人自己开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热烈的破旧立新、追求自由、创造理想的热情。
在艺术特色上,《凤凰涅槃》表现出了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
首先,《凤凰涅槃》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凤凰自焚再生的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
其次,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也是《凤凰涅槃》的重要特征。诗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无限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绚丽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使整首诗情感浑厚、色彩绚丽、内蕴深沉。
第三,《凤凰涅槃》,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总之,《凤凰涅槃》的思想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女神》中不朽的杰作。

第8题:

()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剧本的艺术上的成熟。

  • A、曹禺的《雷雨》、《日出》
  • B、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 C、洪深《五奎桥》
  • D、田汉《回春之曲》

正确答案:A

第9题:

简述《回春之曲》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从内容上看,这出剧的主题是积极的,除了梅娘和高维汉的坚贞爱情以外,还表现了反帝爱国的革命热情。
从题材上看,这出剧取材十分独特,它写的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所写的主要人物,也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患着特殊病症的人物。从戏剧风格上看,它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和前期相比又有发展。人物性格真实,形象鲜明。同时,摆脱了早期创作的伤感消极情绪,充满积极乐观的情调。
全剧充满了诗意抒情。语言华美,场景浪漫,并伴有《梅娘曲》等歌曲的优美歌声。

第10题:

简析《啼笑姻缘》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张恨水是通俗小说家,一生作品甚多,中长篇达一百多部。《啼笑姻缘》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思想意义。这表现在:
①对封建军阀刘将军之流罪恶的揭露,他依靠权势、暴力霸占民女沈凤喜,毁了沈凤喜;
②平民(原江湖中人)关寿峰、关秀姑为民除害刺杀刘将军,表达了对封建军阀的反抗。
③樊家树和沈凤喜相爱,他们一个是有门第、有势力的富家子弟,大学生;一个是唱大鼓的卖艺女子,而且后来沈凤喜被军阀霸占而樊家树爱心不变,这具有反封建“门第”、“贞节”观念的意义,是一种很进步的恋爱婚姻观。当然,关氏父女除暴安良的侠义之举,是带有市民意识的,虽大快人心,但旧世界不会变好,有其思想局限性。《啼笑姻缘》所以红极一时,除思想上投合市民外,艺术上主要在于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丰富、曲折多变,人物命运和爱情结局始终紧扣人心。樊家树、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的爱情关系复杂而饶有兴味,作者设计沈凤喜和何丽娜面貌相似而产生一系列误会,在“巧”字上做文章,使情节生色不少。此外,将言情小说和武侠传奇融合,传统章回小说和外国小说技法融合,亦新亦旧,扩大了读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