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正确答案: (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第2题: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多声腔、多剧种

第3题:

简述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1)在戏曲实践上,创作了“临川四梦”,“四梦”是一个整体,“情”的观念贯穿其间,并有所发展。迅速风靡全国,成为赏曲与评曲者的新宠,同时也为其他曲种所效仿。(2)在戏曲理论上,重言情,重灵气,重意轻律,维护曲词的神气俊采,而不苛求曲词合律依腔。

第4题:

简述中国戏曲的特征。


正确答案: 戏曲是中国传统剧的专有名词,强调通过唱腔来塑造和抒发人物的感情,形神兼备,用虚拟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用程式化的手段来表现生活。

第5题:

简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虚拟的时空环境。
西方的话剧要求真实的表现生活,因此,演员的表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即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环境,人物的表演离不开实有的环境,布景都必须跟现实生活中的一样真实。中国的戏曲不是这样,它没有固定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灵活自由,完全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所谓“虚拟”,就是以虚代实,就是想象和写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在演员出场以前,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只有演员出场以后,由剧中人通过“唱”或“念”作出交代,观众才动用自己的想象,进入剧中的时空境界。在中国戏曲中,“车非车,马非马”,都只是象征性的虚拟。如果要转换时空,也不用像话剧那样把幕拉下来,而是剧中人在舞台上走一个圆生,就算展开了一个新的环境。这种时空效果,连提倡戏剧“间隔效果”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也惊叹不已。如闽剧《拜月亭》中写蒋世隆兄妹和瑞兰母女四人逃难失散,四人各自在不同的地点寻找亲人,他们同时在台上边唱边走着∞字形,彼此却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众却完全理解剧中的情景,这正是对舞台时空无限自由的运用,没有虚拟的手法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地点的转移,也要依靠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表现。因此,这种高度简练、泼墨写意式的虚拟手法,是中国戏曲的最大特点。
二、严格的表演程式。
中国的艺术都是虚实结合,虚中有实。戏曲的虚拟依据于一定的生活真实,而虚拟的表演又不能没有规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规范,就是表演程式。它是以生活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形式结构。它跟生活有距离,但有的近,有的远,有的虚,有的实。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虽然做一个开关的动作就可以,但必须是在什么地方关,就在什么地方开;上楼下楼也一样,上时迈几步,下时也必须迈几步。这就是程式的严格性。如《三岔口》描写两个英雄在黑夜里搏斗,灯光如昼的环境是虚拟的,但演员表现的紧张心情和蹑手蹑脚的探察动作是真实的,一举一动都是程式,都是虚拟环境中的表演程式。就算姑娘穿针引线,不用真实的针和线,但必须先引后穿,不得违背生活中的真实。因此,戏曲的程式,既是严格的程式,又是虚拟的程式。它好比是一首中国古典诗词,虚拟是创造意境的手法,程式是创造韵味的格律,是互相结合的。
三、夸张的艺术形象。
一切艺术都有夸张,戏曲也不例外。但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比如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桀骜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但这种夸张又不能有随意性,它已经具有某种规定性,各个人物要按照一定的谱式勾画。又如髯口(假胡须),分做三(三绺胡子)、满(满口胡子)、扎(露嘴的吊口胡子)三大类别,有的有一尺来长,实际生活中怎么会有这种胡子呢?佩带髯口不光是为了表示年龄,更是为了艺术表演,如生角演员的“捋髯、甩髯”和净角演员的“撕髯”,都可表现情绪。至于表演方面的夸张更为明显。舞台上的笑,不是生活中的哈哈大笑;舞台上的哭,也不是生活中的嚎啕大哭;舞台上杀人也不是真正的杀,生活中的丫环也不必像舞台上那么蹦蹦跳跳。

第6题:

简述戏剧表演艺术的三大体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形成于十月革命前夕,20世纪30年代开始介绍到我国。是关于演员要忘记自我,完全化身为角色的演剧观,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等主张,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2、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其体系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50十年代中期介绍到我国。他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
3、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中国戏剧教诲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

第7题:

关于中国戏曲的美学特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戏曲具有综合性
  • B、中国戏曲具有程式性
  • C、中国戏曲具有虚拟性
  • D、中国戏曲具有穿越性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中唯一存活至今的艺术,“家底”丰厚、精美、传神。下列对中国戏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B、是融合音乐、舞蹈和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 C、是融合诗、书、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中国的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不同剧种异彩纷呈,却在表演艺术方面保持着()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虚拟写意

第10题:

简述中国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之说。


正确答案: “四功”即唱念做打。唱指唱功,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念指念白,也称“道白”。做功即表演,是各种舞蹈性很强的表演动作和姿势以及面部表情。各种做功都必须是程式化动作,各自含义不同,打指武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五种技艺方法的合称。手指手势,眼睛、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