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先秦两汉的文论对后世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先秦两汉的文论对后世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汉代经学的权威地位而使宗经成为西汉中期以来人们的基本思想准则,文论亦深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经学促进了文论的发展。汉代很多经学家在论述自己的政治学术观点时,也涉及到对文学问题的论述或与文论问题相关。其二,经学的繁荣,对儒家经书阐释的加强,也带动了对文学阐释的发展和文论的发展。

第2题:

请简述先秦两汉小说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一)《穆天子传》《燕丹子》《琐语》等逸史传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逸史在从神话到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在正史简单的记录之外增加了许多细节,特别是会见西王母以及王美人盛姬之死,颇多故事性。《燕丹子》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之事,《战国策》和《史记》均有记载。《燕丹子》不是简单地复述史书上的内容,而是增加了细节描写,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
成书于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绝书》比较松散。内容驳杂。而《吴越春秋》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书中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影响了后来的志怪传奇的创作。
(二)《山海经》等地理博物书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山海经》是战国时期一部记录巫术知识的“巫书”,也是一部地理博物书。它记载了一些原始神话和历史地理传说,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如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山海经》激发了后人的想象,并在书籍体制上对后来的志怪小说产生了影响。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一向不被认为是小说作品,其中所载故事虽多系当时的真人真事,但往往有完整而曲折的情节,对魏晋南北明小说不能没有影响。
(三)《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
汉代以后的小说《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都已亡佚。但根据佚文,参考班固的自注和其他资料,仍可得到这十五家小说内容的大致轮廓。其中,近似史书的四种:《周考》、《表史子》、《天乙》、《臣寿周纪》;近似子书的七种:《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宋子》、《待诏臣饶心术》、《百家》;方士书四种:《黄帝说》、《封禅方说》、《待诏臣安成未央术》、《虞初周说》。这些书实际上出自方士之手,有些可能具有记叙故事的性质。
西汉学者刘向写作的《列仙传》,是汉代方仙思想的产物。书中记载了毛女、赤松子等神仙的事迹。虽称传记,实为虚构。《列仙传》对后来的仙传类型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3题:

“()”说在后世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也始终是一个被不断讨论的核心命题,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和带有根本性的。


参考答案:兴观群怨

第4题:

试析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
(2)在阶级社会中,进步人士由于遭受剥削阶级的迫害而加深了以阶级社会和剥削阶级统治的本质的认识,激起对进步理想和真善美的追求,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性有质的飞跃,并获得创作的动力,最终写出优秀的作品。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正揭示了这一普遍的规律,其中既有对前人著述经验的总结,也有自己深切体会与认识。他说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还遭流放,故《离骚》,“盖自怨生也”,亦与此相通。由于宫刑之辱,其后所完成的《史记》在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虚伪,歌颂下层人民的淳朴善良,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历代史书望尘莫及。
(3)“发愤著书”说实质是强调作家对社会现实须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文应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敢于揭露和批判现实;而唐代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宋代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是对它的的继承和发展。
(4)他对孔子作《春秋》的“寓义于事”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史记》历来被誉为“实录”之作,但并非没有思想倾向。他指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述并非就事论事,而应从进步的思想出发作评价,褒贬是非,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使人受到教育。司马迁推崇孔子的《春秋》,但并不囿于儒家的成见。历来效忠封建王朝的学者说他:是非谬于圣人,还说《史记》是谤书,这正说明他能够从史实材料出发独立思考,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情被压迫人民,表现了进步的历史观和批判现实的文学的结合,这一点与他重视文学的讽谏传统是一致的。他把《诗》、《骚》的讽谏传统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当时正值辞赋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风盛行,因些他突出文学讽谏传统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5)司马迁在序中记述了他自己出身史官世家,祖先世代为周室太史,其你学问渊博,文化修养深厚,他自幼受其教诲,这无疑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根基。青年的游历和国家图书馆大量的阅读,为写作准备了丰富的资料和浓厚的生活体验,他立志实现其父遗愿,以孔子作《春秋》为榜样,进一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的《史记》实现了他的这一愿望与志向,对我们理解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和文学创作中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都有启迪意义。司马迁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5题:

简述先秦两汉时期民俗节日和民间体育活动的内容。


正确答案: 中国传统节日大抵起源于先秦时代,而定型于两汉时期,如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到了两汉大都基本定型。
1.元宵节:夜游观灯和拔河;
2.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3.端午节:龙舟竞渡;
4.七夕:夜游赏月;
5.重阳节:登高;腊祭:傩舞、踢毽子、跳白索、传火炬等。

第6题:

两汉文论的主导是()。


正确答案:儒家文论

第7题:

先秦君子风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永不言弃
  • B、积极进取
  • C、坚持理想
  • D、群体意识

正确答案:D

第8题:

孔颖达认为对唐朝的礼乃至后世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A. 先秦的《仪礼》

B. 礼的精神

C. 先秦的《周礼》

D. 先秦的礼制


正确答案:B

第9题:

简述《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很原始的,他们爱祖国,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诗经是其源头。在文天祥等人诗歌中,有突出表现。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影响。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
第四,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在屈原到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也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诗经作为最早的诗集,又作为经书,使其成为后世同题材的先声。

第10题: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论还处于()的状态。


正确答案:与其它学术混沌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