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古注?

题目
问答题
怎样利用古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鉴别古青铜器?


参考答案:

1、锈色,铜器经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绿锈、红锈、蓝锈、黑锈、紫锈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是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刷洗,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舐,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2、手头和声响,用手掂量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花纹和款识,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朴,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纹饰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较少且不及商周精细。另外,还可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后又有形似蝌蚪的“科斗文”和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多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些,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是笑话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第2题:

怎样签订非同型血输注治疗同意书?


正确答案: 1)首先告知患者或家属需输注非同型血;2)在输血科领取2份制式同意书;3)医患双方签字后报医疗科审批;4)1份入病历,1份送输血科存档。

第3题:

怎样从吸管中放出溶液?(未注“直吹”)


正确答案:吸管保持垂直,管尖紧靠承接器内壁,溶液流完后等待15秒,再将吸管取出,管尖残留的溶液不要吹出,因吸管的标称容量不包括末端残留的这部分溶液的体积。

第4题:

怎样利用古注?


正确答案:参阅古注,除了掌握它的基本体例,明瞭它的解释内容,懂得它的术语用法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批判吸收阅读古书,参阅古注是必要的。但是,对古注的内容我们应当采取分析的态度,在善于汲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因为古注都产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作注的人不可避免要受到他们所处历史时代的局限,注解的内容自然会有宣扬封建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地方,甚至严重歪曲原书思想内容也在所难免,所以我们不能一概相信,全盘接收。例如《七月》中的“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一句,本是描写农奴女孩人身不自由,唯恐被奴隶主贵族之子掠走的悲懼心情,但《毛传》却解释说:“伤悲,感事苦也。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及,與也。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这显然是美化了“豳公子”,歪曲了诗篇的本意。《诗经》古注以毛传为最清醇,尚有可批判之处(《毛传》小序尤其如此),参阅其他古注,自然更应精审辨择。
(二)正确取舍古注对于词义的解释,大多是可取的,但误解之处也往往有之,我们同样要正确取舍。如《七月》“殆及公子同归”中的“殆”字,本来是唯恐、只怕的意思,它是表现“女心伤悲”的疑惧之情的一个词语,《毛传》却把它解释为“始”,曲解了词义。又如“春日载阳”的“载”字,郑玄认为是“则”的借字,其实它是“才”的借字,是始的意思。像这种不正确的解释我们就不能取用。古代的注解家,有的取舍无方,往往把异家别说牵附在一起,如魏代王弼注《周易》,梁代皇侃注《论语》,便有这种现象。有的又固执保守,泥于师法,明明解释错了,也不敢承认和改正,如汉、唐人的经书注疏就不免这种弊病。对于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注意分辨,予以扬弃。此外,还有一些注解家喜欢旁徵博引,考证繁琐,或侈谈义理,流于空疏,这些我们都应当注意,不要陷入到里面。
(三)联系正文参阅古注,自始至终都要紧密联系正文。联系正文阅读注文,通过注文理解正文,相互推求,彼此印证,才能理解正确,体会深刻。(四)融会贯通一篇文章的注解虽然有不同的内容,但有时往往有互相包容的关系;虽然分散成多处,却彼此不无联系。因此,我们阅读古注,不应割裂孤立地看问题,应该把注文看成一个整体,要善于融会贯通,举一隅而反其三。

第5题:

你是怎样欣赏布朗古西的《空间之鸟》的?


正确答案:《空中之鸟》是罗马尼亚现代雕塑家布朗古希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19世纪末在雕塑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他的《空中之鸟》抛弃传统雕塑的写实手法,删去了那些被作者认为是多余的细节,只留下那必不可少的“基本形态”——流畅、飞动、形体本身的美感,以使它带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作者以极抽象、极纯粹的造型语言在雕塑领域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6题:

古注类别有几类?补注类与义疏类有何区别?
古注的类别有:传注类、章句类、音义类、义疏类、补注类、集解类。
补注类是指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订的一种古注类型。它与疏有相似之处,就是不仅注释经文,同时也疏通前人的注义。不同的是,补注类重点是放在对前人的旧注的补充和订正,而唐人的疏有“疏不破注“的门法。即只能沿袭旧注的说法,及时旧注有误,也要加以弥补,曲为止辩解,以维护旧注的权威。

第7题:

唐代学者颜师古为《汉书》作注,称王昭君为哪里人?


正确答案:唐代学者颜师古为《汉书》作注,称王昭君为南郡秭归人。

第8题:

怎样鉴别古瓷器?


参考答案:

1、从各代名瓷胎釉特点上鉴别我们知道,陶瓷本身有一个长久的发展过程,各代各朝都有不同的胎釉特点,我们了解了这些特点后,就能根据器物有无这些特征来判定真伪。
2、从各朝代瓷器的造型上鉴别每个时代都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观,因而瓷器的造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掌握各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和共同的风格是鉴别瓷器的重要途径。比如,元代的梅瓶和宋代的梅瓶,在造型上就有较大的差别,元瓶一般都比宋瓶丰满,且较有曲线,历代的瓷碗也都打有各时代造型特征的印记。
3、从各代瓷器的纹饰上鉴别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瓷器的纹饰也是如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兴趣,瓷器上的纹饰反映和表现了时代的艺术装饰风格。
4、从各代瓷器的款识上鉴别瓷器上的款识与其他古玩款识不同之处在于,瓷器绝大部分都是年款,制瓷人名款极少。如“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等。每一朝的款识在书体、排列、边框、字形、用料等方面都有其特色,也即相对的同一性。掌握各代各朝款识的写法特征,对瓷器真伪的判定是一个较可靠的标准。当然例外的情况总会有的,这就要看鉴别者的经验了。
5、从瓷器釉光的新旧上鉴别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施在瓷器表面的釉料,是由很多釉分子组合而成的,这些釉分子经过很多年后会发生衰老,从而使得釉光变暗,一般来说,时代越久远的瓷器釉光越暗,看起来精光内敛,温润如玉,这是任何古瓷器共有的基本特征。因而新瓷仿古的关键,乃在于除釉光,一般作伪者多用沙砣打磨瓷器表面或用酸碱等化学物质进行压光处理,但这种人为仿旧和古瓷天然的旧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经验的人很容易鉴别出来。
6、现代科学鉴定法中国瓷器,尤其是青花深受外国人士的喜爱,所以首先在西欧开始使用科学的鉴定方法来判别瓷器的价值和真伪。因不同时代各瓷窑胎釉的配料都有相对固定的配方,有些配料极其复杂保密,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特点,非一般作伪者所能为。如鉴定青花瓷,就以碳十四、热释光来化验陶瓷胎和釉的成分,判定该瓷器的真伪。但这种方法往往需要采取样品,操作也很复杂。最近,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现代量子物理学检测技术来测定古陶瓷瓷釉的老化程度,通过光谱照射陶瓷釉面所形成的老化曲线从而判断陶瓷的真伪。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损伤陶瓷本身而获取可靠的数据,而且其操作简单,鉴定的时间范围也更广,为古陶瓷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新途径。


第9题:

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是()。

  • A、傳注類
  • B、義疏類
  • C、音義類
  • D、章句類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面四条古注中属于说明通假字的是()。

  • A、《诗经•豳风•东山》郑笺:“古者声栗裂同也。”
  • B、《周礼•天官》郑注:“其字或作政,或作正,或作征。”
  • C、《仪礼•士相见礼》郑注:“古文毋作无。”
  • D、《礼记•檀弓下》郑注:“犹当为摇。”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