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中“民间文学”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题目
单选题
民间文学概论中“民间文学”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A

题材

B

文学史发展

C

时间

D

写作阶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 、加强研究”。
根据民间文学工作的“十六”字方针的要求,民间文学作品收集整理应贯彻“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三大原则。

第2题:

民间文学具有什么特点?主要形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人民性、艺术性。
2.民间故事、谚语、迷语、绕口令、歌谣、歇后语、对联。

第3题: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比较清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什么是“民间文学”


正确答案:民间文学外国通常称之为“民俗学”,这是从英文Folklore翻译过来的,自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成为国际的学术用语。“五四”前后被介绍到我国。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高尔基语)。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知识的宝库,生活的教科书。传统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征,它有自己的艺术传统、表现方法和独特的口述风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第5题:

考察作品是否属于民间文学范围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作者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它的艺术特征是以传唱为主的口头文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看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否为人民群众。
(2)从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是否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生活与愿望,表现了他们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情趣。
(3)从创作和流传的方式看,它是否具有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即集体创作、集体加工修改,是否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为主。

第6题:

考擦作品是否属于民间文学范围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作者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它的艺术特征是以传唱为主的口头文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擦:
1)看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否为人民群众。
2)从作品所反映的内容看,是否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生活与愿望,表现了他们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情趣。
3)从创作和流传的方式看,它是否具有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既集体创作、集体加工修改、是否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为主。

第7题:

民间文学概论中“民间文学”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 A、题材
  • B、文学史发展
  • C、时间
  • D、写作阶层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不属于民间艺术特点的是( )。

A.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智慧的结晶

B.民间文学艺术是世代相习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传承的特性

C.民间文学艺术的流传范围通常限定在某一特定地域

D.民间文学艺术不具有变异性

答案:D
解析:
民间文学艺术虽然也是一种文学艺术,但是它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学艺术的特点:(1)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智慧的结晶;(2)民间文学艺术是世代相习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传承的特性;(3)民间文学艺术的流传范围通常限定在某一特定地域;(4)民间文学艺术具有变异性。

第9题:

民间文学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的十六字方针,这是整个民间文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指导意义。

第10题:

为什么要学习民间文学?


正确答案: 学习民间文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它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并加以传播。中国幅员广阔,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色彩,收集散在各地的民间文艺再加以保存和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国风”这个“风”字用得真是恰当不过了。民歌就是一阵风,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忽然就像一阵风地刮了起来,又忽然像一阵风地静止了,消失了。我们现在就要组织一批捕风的人,把正在刮着的风捕采保存,加以研究和传播。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捕风的工作是做得很不够的,像《诗经》这样的收集就不多。因此有许多风就自生自灭,没有留下一点踪迹。今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再让它自生自灭了。
(2)学习民间文艺的优点。我们收集民间文艺,并不是纯粹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甚至奉为偶像,而是要寻找它的优点来学习。如诗歌,要学习它表现人民情感的手法、语法,学习它的韵律、音节。同时,还可以借民间的东西来改造自己。民间艺术的立场是人民,对象是人民,态度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作家应当从民间文艺中学习改正自己创作的立场和态度。
(3)从民间文艺里接受民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文艺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是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在民间文艺中,或明显或隐晦地包含着对当时社会尤其是政治的批评。所以今天我们研究民间文艺不单着眼在它的文学价值,还要注意其中所包含的群众的政治意见。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这个道理,并不是今天才发现的,古代统治者就派遣采诗官采集诗歌在朝廷演奏,借以明了民间疾苦。在音乐方面,古人也知道“审乐而知政”,从民间音乐的愉悦或抑愤中考察政治的清明或暴虐,我们不好单把民间文艺当作一种艺术来欣赏,一种文学形式来学习,还必须借民间的镜子来照照自己。
(4)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部二十四史,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但我们知道民间文艺才是研究历史的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要站在研究社会历史的立场来好好加以利用。
(5)发展民间文艺。我们不仅要收集、保存、研究和学习民间文艺,而且要加以改进和加工,是之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新文艺。在中国历史上长久流传的文学艺术多是利用民间文艺加工的,这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示。今天研究民间文艺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民间文艺加工、提高、发展,以创造新民族形式的新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