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有哪些发展?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有哪些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即“爱人”。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仁爱说:孝弟仁之本(道德的源头、本体),仁者爱人(泛爱众与差等之爱,伦理原则),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法论),克己复礼为仁(道德规范)。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义利观: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人格论:圣人、君子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德修养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政治伦理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第3题:

孔子以后,孟子从主观能动的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了( )。①五伦说②性善论③修养论④义利合一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B

第4题:

孔子以后,孟子从主观能动的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了()。

  • A、五伦说
  • B、性善论
  • C、修养论
  • D、义利合一说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儒家哲学的代表是()。

  • 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 B、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 C、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正确答案:C

第6题: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礼”。()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正确答案: 1、孟子回答并发展了孔子的人性问题,提出性善论,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但基本倾向是人性本善,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端。
2、进一步发展了孔子所保留的对天命信仰的思想,把天命说成是最高主宰,另一方面从性善论出发,赋予天以道德属性,天的道德属性包含在人性善中。
3、发展和改造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理论,提出仁政学说,在政治上以德服人,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第8题: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他继承和改造了孔子的天命观,把孔子“与命与仁”的学说改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2、对于孔子核心思想的仁学,孟子着重弘扬了他的道义内容,进一步凸显了他的道德价值。
3、孟子把孔子的德政思想发展为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极大的仁政学说。
4、孟子对孔子的仁学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论证、为其设立了人性论基础。

第9题:

孟子的伦理思想主要是()()()()。


正确答案:仁,义,礼,智

第10题:

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正确答案: 第一,较之孔子,他更充分、深刻意识到人、人心在这个系统的保证和效能的发挥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把“仁”从道德范畴提升为政治理念,提出了行“仁政”、兴“王道”,意在反对“霸道”暴政的“以力服人”,反对对人心、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伤害,防止由此可能产生的对这个系统的破坏。
第二,从人心和人的生存关系角度,孟子注意到了“仁政”的物质性的支持,以及“仁政”实施的物质性内容,发挥了孔子“富之、教之”(见《论语•子路》)的思想,提出经济上使民有恒产,省刑罚,薄税敛,使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因为“民有恒产乃有恒心”,只有在生存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推行礼、德的教化,以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淳朴民风,实现这个系统的全面实施、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