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为什么要采用日记体裁?

题目
问答题
《狂人日记》为什么要采用日记体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等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篇小说的“格式的特别”主要表现在采用日记体裁。作者之所以要借一个狂人所写的日记来表现反封建的重大主题,有三个原因。
第一,1918年,当时封建势力还相当大,在黑暗的专制统治下,作者为了战斗呐喊,借一个似狂非狂的人物的独白来抨击封建制度和吃人的礼教,这比一般常人更能无所拘束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头脑清醒、敢于反抗的革命者往往会被统治阶级诬陷为“狂人”、“疯子”,遭到残酷的迫害,作者采用受迫害的狂人的日记来揭露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罪恶是十分有力的。
第二,采用日记体格式有利于直接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借狂人敏感多疑等心理活动揭露当时统治者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借狂人的种种联想,时而回溯历史,时而面对现实,深广地揭露封建社会的病根。
第三,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写法还便于抒发“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我”向人们诉说自己痛苦的遭遇,或者表达对吃人社会的愤怒,都能使读者受到强烈的精神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第2题:

《狂人日记》选自《呐喊》,作者首次采用了笔名()。

  • A、老舍
  • B、巴金
  • C、鲁迅
  • D、曹禺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下列作品中,采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的是

A. 《狂人日记》

B. 《阿Q正传》

C. 《伤逝》

D. 《孤独者》


标准答案:A

第4题:

下列小说采用日记体创作的有()。

  • A、《狂人日记》
  • B、《腐蚀》
  • C、《月牙儿》
  • D、《沉沦》

正确答案:A,B

第5题:

简析《狂人日记》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具有独特的结构模式、表现手法和叙述视角,并成功地塑造了“狂人”的艺术形象。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

第6题:

怎样看待《狂人日记》作为白话小说,但“识”(序)却采用了文言的形式。


正确答案: 作品开端部分的“识”作为全文的真正结尾,表明了狂人此时病愈——也就是已经清醒,回到“大众”的队伍中“到某地候补”去了。这个结尾意味着狂人的叛逆和反抗失败后的倒退,意味着日记里所有的反对者正拍手夹道欢迎着这样的人回归到传统的队伍中,与日记的结尾处“救救孩子”的希望的呐喊构成了一种消解。这表明了鲁迅对传统文化强大“力量”的认识,也表现了对广大民众进行启蒙的深刻意义,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的决绝态度。因而,白话和文言实际上意味着不同的生存状况和文化空间

第7题:

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正确答案: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8题:

简单分析《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 (1)写作背景与目的: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深切感受;1918年3月钱玄同的上门劝驾;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2)狂人形象:披着狂人外衣的艺术形象,是鲁迅借以表现反封建主题的艺术载体;
(3)主题:揭示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呼吁“救救孩子”;
(4)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借鉴其日记体形式,但立意更高,果戈理的终点恰是鲁迅的起点。
(5)对西方小说手法(如意识流)的借鉴;日记体、第一人称的运用;

第9题:

《狂人日记》为什么要采用日记体裁?


正确答案: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等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篇小说的“格式的特别”主要表现在采用日记体裁。作者之所以要借一个狂人所写的日记来表现反封建的重大主题,有三个原因。
第一,1918年,当时封建势力还相当大,在黑暗的专制统治下,作者为了战斗呐喊,借一个似狂非狂的人物的独白来抨击封建制度和吃人的礼教,这比一般常人更能无所拘束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头脑清醒、敢于反抗的革命者往往会被统治阶级诬陷为“狂人”、“疯子”,遭到残酷的迫害,作者采用受迫害的狂人的日记来揭露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罪恶是十分有力的。
第二,采用日记体格式有利于直接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借狂人敏感多疑等心理活动揭露当时统治者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借狂人的种种联想,时而回溯历史,时而面对现实,深广地揭露封建社会的病根。
第三,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写法还便于抒发“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我”向人们诉说自己痛苦的遭遇,或者表达对吃人社会的愤怒,都能使读者受到强烈的精神感染。

第10题:

简析小说《狂人日记》的主题表达。


正确答案: 1、首先从外部环境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吃人”的普遍性。
2、从家庭内部着眼,透视封建礼教所依存的基础。
3、从对自己也在无形中吃过人的怀疑入手,剖析整个封建礼教氛围对所有社会成员无须的同化,个人也便成了旧道德罪恶的载体和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