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学者是()

题目
单选题
在197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学者是()
A

竺可桢

B

李四光

C

夏鼐

D

冯友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将乙在《软件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稍作修改就署上自己的名字,并再次在其他刊物上发表,则甲______。

A.侵犯了乙和《软件学报》著作权

B.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软件学报》的著作权

C.侵犯了《软件学报》的著作权

D.没有侵犯乙和《软件学报》的著作权


正确答案:B
解析:文章是乙所写,因此著作权属于乙,《软件学报》没有该文章的著作权。甲在未经乙的同意,就擅自把乙的文章署名为自己的名字并发表,这严重的侵犯了乙的著作权。

第2题:

中国近代考古学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西方传入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在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其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石峁、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海昏侯墓等。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古城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底气和实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考古成就对良渚古城申遗的支持
B.独立创新对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性
C.中国考古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D.借鉴西方经验对考古研究的意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
文段首先说明中国近代考古学借鉴西方经验,一转折,通过“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然后以近百年中国学者独立完成考古发掘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为例,以说明“独立创新”的重要,最后又举例感叹“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遗址的底气和实力”。
B项“独立创新对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性”正确。
A项,举例内容,C项“历程”,无中生有。
D项“借鉴西方经验”为转折前内容。
因此,选择B选项。

第3题: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竺可桢

第4题:

中国学者吴凤岗在()一文中,报道了我国心理学家对“猪孩”的研究案例。


正确答案:《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5题:

1973年,()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发表,他依据复杂的古代历史资料,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气候历史历史变迁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 A、竺可桢
  • B、赵九章
  • C、叶笃正
  • D、陶诗言

正确答案:A

第6题:

竺可桢在1972年《考古学报》发表(),成为研究中国气候变化的经典作品。

A.《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B.《中国大历史》

C.《竺可桢日记》

D.《中国之温度》


参考答案:A

第7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正规出版活动的是()。

  • A、研究员李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物价涨跌原理》一文
  • B、大学教师王某在参与编辑的学报上发表自己的一篇论文
  • C、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
  • D、公司职员郭某购得新加坡出版的《天地》一书,将其自费印刷500册,分送亲友

正确答案:B

第8题:

简述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可分为四个大的时期(1)大时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于温暖期。(2)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暖交错期。(3)从1400年到1900年是寒冷时期。(4)大的气候期从1900年开始,为“仪器观测期”,因为这以后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

第9题:

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认为,战国时期的气候是()。

  • A、寒冷
  • B、炎热
  • C、干燥
  • D、温暖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竺可桢发表的()成为研究中国气候变化的经典作品。

  • A、《人生地理学》
  • B、《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 C、《江浙两省人文地理之比较》
  • D、《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