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中国文学”实际上是“解放区文学”继续和发展,而“解放区文学”则是()的直接产物。


正确答案:战争

第2题:

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总体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抗战初期(1937.7-1938.10)。文学创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题和昂扬乐观的气息及英雄主义格调;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大众化和通俗化,文学获得了战斗性和时代性,却疏离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②抗战中期(1938.10-1944.9)。作家转向清醒地面对现实,文学创作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文学形式由轻小型转变为宏大厚重的史诗性作品,文学的审美风格显出沉郁、凝重和博大。
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作家们对黑暗的诅咒、嘲谑和对光明的期待与焦躁,使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

第3题:

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A、赵树理

B、丁玲

C、周立波

D、柳青


参考答案:A

第4题:

()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乡土文学

第5题:

“新中国文学”实际上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发展,而“解放区文学”则是()的直接产物。


正确答案:战争

第6题: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萌芽于19世纪()年代

  • A、三十
  • B、四十
  • C、五十
  • D、二十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1942年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变化。


正确答案: 1942年后,解放区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家们在《讲话》指导下,深入农村,奔赴前线,自觉改造世界观,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优秀作品。小说方面,以赵树理和孙犁为代表,主要形成了农村和战争两大题材。诗歌方面,以李季为代表的民歌体叙事诗创作风行一时。
散文方面,在抒情性散文几乎销声匿迹的情况下,报告文学则一枝独秀。在戏剧方面,群众性的演剧活动蓬蓬勃勃,传统旧戏的改革和利用也有所收获,而《白毛女》更在融合中西戏剧艺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被看作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成功尝试。

第8题: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

A、三十

B、四十

C、五十

D、二十


参考答案:A

第9题:

我国学者着手进行东方文学学科建设是在哪一时期?()

  • A、四十年代初
  • B、四十年代末
  • C、五十年代初
  • D、五十年代末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简要分析四十年代文学界形势。


正确答案: 在经过了初期的配合战争的文学写作热潮之后,进入40年代后,文学界的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处于不同文学地域中的作家,虽然面对着时代、民族的共同问题,但是,不同的社会生活、文化精神情景,使他们获得进入生活和艺术的多样的方式。战争结束后,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文学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学界的不同流派,力量,从不同的主张出发,纷纷对战争期间的文学进行总结,并设计未来的走向,一些作家期待着一个从事文学创造的从容环境。各种不同倾向的文学刊物,或复刊,或创办。不过,一些作家所期望的那种多样化的文学图景,其实现却遇到了困难。这是由于战后中国现实政治的急迫情势,也是各种政治力量存在密切关联的文学派别之间冲突加剧有关。文学的发展进程,自动的,或不自由主地被纳入“光明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的政治选择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政治力量都试图以文学服务于它们的政治主张的实现,而文学作家也难以回避对于政治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