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阐述《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的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重要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阐述《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的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魏文帝曹丕强调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

  • A、“文以气为主”
  • B、“气韵生动”
  • C、“文以载道”
  • D、“情志既动”

正确答案:A

第2题: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段文字出自()。

  • A、《文赋》
  • B、《典论.论文》
  • C、《文心雕龙》
  • D、《诗品序》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A.《毛诗序》

B.《典论、论文》

C.《沧浪诗话》

D.《文心雕龙》


标准答案:A

第4题:

运用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分析下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的一段话中气的含意。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正确答案: 曹丕的一段话中,在好几处运用了气这个概念,根据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这些有关气的概念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第一处的气中,气是针对作品而言的,它指的是作品的一种整体的风格、气韵。而在第二处中,气指的则是作家的一种创作个性或者说作家的某种气质。而在引气不齐中,引气指的是作家运用这种天然的创作个性和才气的能力。它与第二处的气相近,但仍然有细微的差别。

第5题:

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 A、《文心雕龙•体性》
  • B、《典论•论文》
  • C、《诗品序》
  • D、《文赋》

正确答案:B

第6题:

以下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文论代表著作的是()

  • A、《文心雕龙》
  • B、《文赋》
  • C、《文镜秘府论》
  • D、《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C

第7题:

试阐述《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的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文以气为主就是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在曹丕看来,正是作家个性的不同才有作家风格的不同。他主张才性一致,性定其才。‚文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曹丕强调文气的不同是因人的天赋禀性不同,故而无法以人力改变。这种看法有很明显的片面性,实际上人的个性形成虽有天赋的因素也有后天人为的因素。但就文章的风格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讲,则确是有不可力致的必然性的。文气观点的提出正反映了汉魏之交建安文学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上,向强调作家个性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对这一时期创作特征和新文学思潮的理论概括,表现了与经学时代完全不同的文学批评标准。曹丕论‚气‛清楚地反映了建安时代文学创作的基本倾向与美学要求,并对这时的创作特征作了总结和概括。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第8题:

《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为主的著名观点。
文以气

第9题:

试析方回“意境说”的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影响。


正确答案: 方回所谓的“心”,就是情意的概称,并偏重立意,他实质是区别现实生活的物境与诗人“存乎心寸之间”的意境。
(1)一个写诗的人,如只在“不与人同”的物境下功夫,不从自己的情意炼其感受,则诗中境界之表象与“人境”相距甚远,但其“心”却“与人同”。那么其境无情深意远之致。
(2)如他是“治其心”而不求保种“幻世骇众”的物境,那么他在诗中所呈现的境界虽是常人所能遇到的,却有常人不能及的意志情悠之趣。
(3)方回体悟到诗境形成过程中诗人主观方面的作用“观其而知其心”是对“意境”有比较成熟全面的认识,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清人纪昀受他影响,将“意境”作为诗的重要审美标准,金圣叹对景与境的区别,梁启超的《惟心》实承方回的心境说。

第10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文论作品曹丕《典论论文》、陆机的《()》、刘勰《文心雕龙》、钟嵘《()》


正确答案:文赋;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