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初唐四杰”到(),唐诗逐步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正确答案:陈子昂

第2题:

简述初唐四杰的成就。


正确答案: 第一、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
第二、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意义。
第三、继承前人艺术经验,努力探索适于表达情志的诗歌形式。

第3题:

杜甫《戏为六绝句》中说“不废江河万古流”,指的是初唐诗歌群体()

  • A、初唐四杰
  • B、沈宋
  • C、文章四友
  • D、山水诗派

正确答案:A

第4题:

试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正确答案: 要把“初唐四杰”放在唐诗发展的背景中去思索;简要分析其代表作品;归纳出贡献的三个方面:诗歌题材的开拓、诗歌形式的成熟、诗情诗境的净化。

第5题:

简述初唐四杰。


正确答案: 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仍带有六朝绮靡之色,但初显刚健之气。

第6题: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对唐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为以下几点:
1.在诗歌的内容题材上有很大突破,“四杰”反对那些一味描写宫廷内外的风花雪月之事,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向了广阔的山川和塞外,有咏史诗、咏物诗,也有山水诗。
2.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四杰”时期,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他们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唐诗史上,“四杰”是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写宫体诗,内容也大多都是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凄凉宫体诗的痕迹。而“四杰”以不同于宫廷诗人的独特的精神风貌进行诗歌创作,打破了初唐诗歌在齐梁旧习中近半个世纪的徘徊的局势,初步显露出唐诗刚健面目。
总之,“四杰”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在诗歌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第7题:

初唐诗坛在的“四杰”是()。

  • A、杨炯
  • B、卢照邻
  • C、王勃
  • D、陈子昂
  • E、骆宾王

正确答案:A,B,C,E

第8题:

初唐诗歌对唐诗的繁荣、发展主要有哪些贡献?其代表诗人是谁?


正确答案: 改变诗风方面(题材、境界、气度—时代精神)
改进诗体方面(五七言律诗、七言歌行)
四杰、陈子昂

第9题:

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四杰以大量的创作实践为()()的成熟和()()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正确答案:王勃;杨烔;卢照邻;骆宾王;五言体律诗;七言歌行

第10题: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特点及对唐诗的贡献。


正确答案:“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题材、内容的大。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寒漠,如杨炯《从军行》。并且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格调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有的诗篇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
当然,“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