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新诗的特征

题目
问答题
抗战初期新诗的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抒情内容:忠实地纪录了抗战初期的民族情绪:大敌当前,国破家亡,但没有惶惑与颓废,所有的诗几乎都满溢着全民族大奋起的昂扬与乐观。还有的诗直面现实,描写了诗人与人民共同经历的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战前某些自我封闭的诗歌吹进了清新的生活之风,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泉水。
(2)抒情方方式:大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与大量的议论式陈词。
(3)叙述方式:回到了直接描摹、具体再现的简单粗陋的形式上。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B.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C.是否合作抗战

D.是否积极抗战


参考答案:B

第2题:

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 B、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 C、是否合作抗战
  • D、是否积极抗战

正确答案:B

第3题:

巴金的小说《寒夜》发表于()

A、抗战初期

B、抗战相持阶段

C、抗战胜利前夕

D、解放战争初期


参考答案:C

第4题: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正确答案: ①面对抗战初全民性的抗战题材创作,当时主持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的梁实秋表达了不满情绪,希望文学能够表达更丰富多样的生活和主题。这种“与抗战无关”的观点得到了沈从文的应和,他认为作家也不必工具化地服务于战争现实,可以从更长远的思想建设角度为民族未来服务。
②左翼作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明确的批评。孔罗荪批评梁实秋的言论“抹杀了今日全国文艺界的一个共同目标:抗战的文艺”;张天翼指出,文艺创作中的“差不多”、“八股”要反对,但目的恰恰在于更紧、更深入地把握时代和现实。其他人的文章多数对“与抗战无关”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第5题:

简述抗战初期诗歌形式的探索与改造


正确答案: (1)旧瓶装新酒: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的强烈呼声下,诗人们在诗歌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首先是运用小调、大鼓、皮簧、金钱板等民间形式来宣传抗战的热潮。如老舍的《剑北篇》就是用大鼓调写的长诗。但这种实验并不太成功,诗的形式不够现代化。
(2)诗朗诵运动:为了寻找诗为现实斗争服务、与人民接近的方式,诗人们掀起了诗朗诵运动。为了朗诵,就必须把诗从视觉艺术变成“听觉艺术”。如高兰的《我的家在黑龙江》,光未然(张光年)的《屈原》等。这些诗采用了自由无拘的形式,而且融进了戏剧中抒情独白的某些特点。
(3)街头诗运动:这主要出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国统区诗人也在重庆做过街头诗、传单诗的试验,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压制未能推广。

第6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活动作出综合评价。


参考答案:

抗战初期,国民党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广人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予敌重大杀伤,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但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没有发动广大人民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使正面战场的作战大都失利。


第7题:

曹禺抗战初期的剧作是《()》。


正确答案:蜕变

第8题:

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梁实秋。()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抗战初期新诗的特征


正确答案: (1)抒情内容:忠实地纪录了抗战初期的民族情绪:大敌当前,国破家亡,但没有惶惑与颓废,所有的诗几乎都满溢着全民族大奋起的昂扬与乐观。还有的诗直面现实,描写了诗人与人民共同经历的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战前某些自我封闭的诗歌吹进了清新的生活之风,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泉水。
(2)抒情方方式:大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与大量的议论式陈词。
(3)叙述方式:回到了直接描摹、具体再现的简单粗陋的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