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马斯洛
B.麦克莱兰
C.阿基里斯
D.科尔布
第2题: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教授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第3题:
A、《企业管理学》一书中提出
B、《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
C、《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
D、《动机论》一书中提出
第4题: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196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
A对
B错
第5题: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发表的《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一书中提出的。()
第6题:
A.1973
B.1978
C.1983
D.1988
答案:A
解析: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伦教授在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的论文,在该文中麦克莱伦教授明确提出:“单凭学术能力倾向测验及以知识为内容的测验并不能预测工作中的高绩效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而一些个人特征和胜任力可以鉴别高绩效者。”他认为,胜任力是与生活各方面联系着的绩效的组成部分。胜任力是-系列的特性,只要与成功有关的心理或行为特征都可以看成是胜任力。领导胜任力“冰山”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将人们所关注的视角从知识经验及技能的显露部分,拓展延伸到角色、认知、人格特点,以及动机、需要等潜藏的部分,而这部分因素要比显露在外的因素更加重要。从领导者的实践活动来看,也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领导者的认知能力、动机需要、人际沟通、角色协调、态度行为、个性特点等对领导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7题: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
第8题:
第9题: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意识流说。()
第10题:
“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