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歌的忧郁风格与西方作家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艾青诗歌的忧郁风格与西方作家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 B、艾青
  • C、郁达夫
  • D、朱自清

正确答案:B

第2题:

试析作家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 (1)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而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同时它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话语情境是文学风格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文学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作家创作个性得以呈现的具体话语环境。文学风格是必须通过这种话语情境具体体现出来的。
(2)它们三者的差异是明显的,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比如,悲剧题材要求表现崇高壮美的风格,喜剧题材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题材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等。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文学风格是必须通过这种话语情境具体体现出来的,那么不同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的作家,他们对语词运用、体裁选择、结构安排和形象创造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影响。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3)它们三者的联系也是存在的,虽然创作个性和话语情境不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是,它们都是创作风格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创作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创作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内在动因,特定的话语情境则便是它的外在表现。创作个性的外化形式便是文学风格了,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够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转化为风格。成熟的作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个性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整合题材、体裁、写作技巧等客观因素,从而促进风格的形成。语词运用是特定文学本文中语词的具体组合状况,一定的创作个性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语词运用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较为连贯和稳定的文学风格,而一定的创作个性要求有一定的体裁同它相适应,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风格。结构安排是作家对特定本文的内部构造的组织。只有结构达到完整和统一,文学风格才能显现。形象创造是作家对特定本文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刻画。它们的系统创造状况与风格的表现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创作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创作风格的灵魂,话语情境是创作风格的外衣。

第3题:

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A:艾青

B:田间

C:袁水拍

D:田汉


参考答案:A

第4题:

西方印象派绘画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正确答案: 艾青是在巴黎时接受印象派绘画的。印象派绘画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陈旧的表现手法强调光和色彩在绘画上的作用,是近代欧洲绘画史上的一次革命。雷阿若、德加、毕加索、尤其是“后印象派”的两位画家高更和梵·高,艾青不仅熟悉他们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而且在诗歌中也留下了他们影响的痕迹。在印象派绘画里最早出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绘画体系的交融,这就是写意艺术与写实艺术的邂逅,而在更高和梵·高的身上,东方艺术风格的影响最为鲜明。在印象派绘画那里,色彩不再是印象感觉的“记录”,而是“象征”和“暗示”,是激情和“欲望”的表现,是原始生命力的燃烧。这也使艾青在“气质上”与象征派的诗人进一步接近。
艾青感受世界和艺术的再现世界的基本方式,明显地打上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的印记。那时,他“开始试验在速写本里记下一些感觉印象和自己的观念之类,学习用语言捕捉美的光、美的色彩、美的形体、美的运动„„”。这就表明艾青开始写诗时是用语言来作“画”,而且是用印象派的画法来“画”的。艾青写诗象印象派画家那样重视感觉的表现,他往往能抓住刹那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加以渲染,并且用恰当的诗句摹画出来。他说:“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的迅速而确定的感受能力,——而且更应该如画家一样的渗合自己情感的构图”。
艾青从印象派绘画中吸取了艺术营养,认为要将自然色彩变为语言色彩,关键是要使诗人头脑变成一个调色板,“语言必须在诗人脑子里经过调匀,如色彩必须在画家的调色板上调匀。在艾青那里既有线条又又色彩,而且是那样地和谐。比如下面这些诗句: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光的”(《黄昏》)。“他的衣服象黑泥一样乌暗,他的皮肤象黄土一样灰黄,阳光从高空照着他的脸,脸上是树皮似的繁杂的皱纹”(《老人》)。无疑,这些诗歌中的意象具有油画般的色彩,雕塑般的质感。正如现代人们常常赞扬的:艾青作品是“彩色的诗”,“诗中的画”。

第5题:

如何理解艾青诗歌的忧郁风格。


正确答案: 忧郁是艾青诗歌的主要审美风格,它的产生大约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艾青出生于农村,农民苦难和不幸的生活,使他很早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其二,从1929年春到1931年初,青年艾青在巴黎渡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当他徘徊于巴黎街头,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置身于疯狂、怪异、陌生的西方文明世界中,咀嚼异国游子内心孤寂的时候,与表现大都会里个人失落感的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强烈共鸣。其三,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当艾青辗转于中国的北方时,不仅理解了载负土地痛苦重压的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而且对这古老国土所养育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种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文人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坦言:“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有如叫一个辗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一种天真的奢望”。他的忧郁,浸染着对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渗透着对生活的忠实和思索,因而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特点,艾青以这种忠实于生活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在忧郁中表示对苦难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使忧郁成为他诗学中具有关键性的美学因素。

第6题:

艾青诗歌的主调是()。

  • A、贵族式的浪漫
  • B、农民式的忧郁
  • C、富有理性的哲思
  • D、严苛的格律化追求

正确答案:B

第7题:

艾青诗歌的忧郁风格与西方作家的关系。


正确答案: 艾青的忧郁风格尽管是由他的经历和所处环境决定的,但外国作家所给予的影响不能不对他的心灵起催化和促进作用。他的忧郁风格的形成与凡尔哈伦、普希金、叶赛宁、玛雅夫斯基、莱蒙托夫等的忧郁气质和格调有必然的联系。这些作家的精灵,正是发自肺腑的彷徨、痛苦的追求与反抗、抗争的欲望紧紧相连的深沉之音,这与艾青有相通之处,其中,好像艾青与叶赛宁更接近一些,叶赛宁的诗无论是写自然或爱情,都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但这是一种“纯净的忧伤”,因为其中的忧伤似乎是透明的,他不会让人消沉,只会让人体会出一种美感,艾青的诗深受叶赛宁的忧郁风格的诗的影响。

第8题:

下列关于作家艺术风格方面的评论,错误的是( )

A.艾青的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

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


正确答案:A

第9题:

40年代的艾青,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正确答案: 艾青一开始踏上诗坛,就表现出对现实的热情感应。他写的第一首有名的诗歌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抒写了他对大堰河这个普通的中国贫困农民的深情——一位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一位质朴憨厚的农妇那里找到母爱,她却与自己的生活道路有着这么巨大的差异,这爱与痛、恋与怜、悲与悔的复杂冲荡嵌合,汇成了一股滔滔不绝的诗情之流。当同一时代众多的中国诗歌在“走向社会”的道路上市区了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艾青的这首诗却以诗歌最重要的特质——自我之情唤起了人们阅读的快感,温暖了无数日渐干涸的诗心。
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从1932年4月,他留法归来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诗人由杭州到武汉、临汾、西安、桂林、衡山、重庆、延安、张家口、北京,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视野近到旧中国乡村的衰敝和农民的困难生活,远到现代西方的都市风情和畸形人生,显得异常广大;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发,现代中国饱经苦难的广土众民、民族抗战的悲壮历程、人民革命的滚滚洪流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祖国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都在其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和动人的表现;他的诗艺丰瞻华美,既有感时忧国执着,也不乏精微深湛的哲理感怀、恬静优美的田园写意、情味隽永的象征寄托之作。
诗人艾青左手取来对现实、社会的密切关注,右手拿来了现代诗歌艺术创作技巧,而又能将之糅合成为一个具备崇高审美风格的结晶体,走上了独特的成功之路。他的这些多姿多彩的诗篇最终“交绘成了一个连续而宏大的诗歌长卷,成功地塑造出了诗的‘现代中国’的总体形象”。
艾青的诗歌创作执着于真、善、美德追求。真、善、美,是艾青眼中诗神所驾着的纯金的三轮马车。在这里,真、善是美德前提和基础,美是真、善得以表现的途径和手段,是这种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者。与诗人独特的史学理想相呼应,在诗歌创作中,艾青不仅抒写苦难、悲剧,也抒写对自由、光明的渴求,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两大母题。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补衣妇》、《乞丐》、《人皮》、《江山浮尸》等诗作,怀着对祖国与人民命运的关切,将备受统治者压迫蹂躏、惨不忍睹的形象活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对触目惊心的苦难与死亡入木三分的描写,压得人喘不过起来。出于对真、善、美德执着追求和对民族苦难的自觉承担,艾青对苦难现实进行了血泪控诉。艾青的诗行就是对苦难的呼喊,是对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的忧虑与感伤,而就在这种情绪的抒发中,诗人的忧郁风格得以形成。
在那个动荡万分的时代中,艾青就是这样,保持着特有的清醒与敏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用诗歌致力于呼唤和讴歌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奏响了民族解放的洪钟大吕。但是,诗人艾青并没有迷失自己,他始终强调诗人需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一方面,艾青的诗“很少言自己”;另一方面,“大我”的声音始终没有淹没他的“小我”,他在大我与小我之间,在抒写大我的痛苦与欢乐、小我的独立意识与觉醒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而结果证明,他的努力是成功的,他把诗写成了诗,而不是小说、散文或者报告文学,用诗歌说出他由衷的话,而每个字都是他“脉搏的一次跳动”。与此相关,在艾青的诗论与诗歌创作中,他始终强调形象、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等与诗歌形象思维有关的重要质素的地位,并在《诗论》中分别就形式、技术、语言以及创造等关乎诗歌质量的重要方面作出了独特的阐释。
1940年代的艾青,继续着他的诗歌理想和诗学坚持,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个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丰富性。而诗人艾青,正是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

第10题:

艾青式忧郁的价值


正确答案: 1.这“忧郁”是一种爱: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与思索。
2.这“忧郁”是一种清醒:抗战初期,大多数人沉湎于廉价的乐观中,以为我们很快就可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艾青却看见了阴影、危机与祖国人民的贫穷,于是陷入了“忧郁”,这“忧郁”包含着诗人对中国革命与抗日战争长期性、艰苦性的深刻认识与体验。
3.这“忧郁”是一种力量:艾青的“忧郁”并不表示他对生活的灰心与绝望;相反,正是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执著的追求与坚强的信念。所以,这种“忧郁”是一种深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