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
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
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贬曹和拥刘反曹。这既是作者儒家正统思想的反映,也是民间长期积淀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宋元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心理有关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参考答案:B

第2题:

你是如何看待《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主题倾向?


正确答案: 因为作者要更好的表现小说里的矛盾冲突,势必要选出两个正反两个对立面,使读者感到善恶分明,立场明确,有更深刻的印象。据我所知,其实“尊刘贬曹”这种思想在南宋时期即已形成。当时,南宋的统治阶级软弱无能,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苟安于半壁江山的现状,情况与三国时期处于西南一隅的蜀汉有些类似。南宋朝廷为了使统治下的人民安于现状,就尊作为汉室苗裔的刘备为先主,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为国贼,以消除人民心中光复山河的愿望。

第3题: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

A.拥刘反曹

B.尊曹贬刘

C.七实三虚

D.一才子书


正确答案:A

第4题:

拥刘反曹


正确答案: 《三国演义》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即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也是《三国演义》主题说之一,宋代以来的民间流传各种三国故事的基本倾向。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将姓刘的刘备看做正统,将曹魏看做篡逆。(拥刘反曹有历史渊源;有现实针对性;是作者的理想反映;是社会道德指归;是人民的理想政治写照。)

第5题:

谈谈你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解。


正确答案: (1)拥刘反曹的主题反映了人民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
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爱的赞扬,表现出作者、民众的对于“仁政”的向往。小说中写刘备从当阳撤退时,虽形势危急,仍不肯抛弃跟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诸如此类的情节,与其说是敷演史实,毋宁说是写出了老百姓的希望。当然作者并没有去改变历史演进的基本走向,而是顺从历史的基本事实,让蜀汉集团走向灭亡,让暴政战胜仁政、丑恶消灭美好、奸诈打倒善诚,表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
(2)拥刘反曹的主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
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中原,而原有的汉族中央政权被迫南迁、偏安一隅的情形,“尊刘贬曹” 基调的形成,与这些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情况有关。在这里“汉室”就是汉民族的象征。罗贯中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背景下提炼出这个主题,毛宗岗父子在清初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修订加工《三国演义》,表达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3)拥刘反曹的主题是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
三国故事虽然起于民间,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皇权神圣的正统思想的影响。刘备是汉室宗亲,汉室天下合法继承人,因此受到人们的拥护。作者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标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业绩。

第6题:

《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 A、陈寿《三国志》
  • B、习凿齿《汉晋春秋》
  • C、朱熹《通鉴纲目》
  •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正确答案:B,C

第7题:

《三国演义》是如何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的?


正确答案: 1、情节安排上,以蜀汉集团为中心,集中笔墨描写。第一阶段借讨伐董卓隆重推出刘、关、张;第二阶段重点写刘备三顾茅庐和以诸葛亮为主导的赤壁之战;第三阶段写魏蜀吴的文治武功兴衰变迁,重点还是写蜀汉集团。
2、人物形象塑造上,将蜀汉集团的人物都塑造为正面形象,寄托人民的理想,如圣君刘备、贤相诸葛亮以及义薄云天的关羽等;将曹魏集团主要人物都塑造为反面形象。

第8题:

《三国演义》表现出强烈的“拥曹反刘”的倾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述你对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解。


正确答案: 1、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的形成: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罗贯中承认并吸收到作品中,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
2、拥刘反曹思想的表现:以蜀汉为中心展开艺术构思,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尤其是刘备和曹操的形象塑造。
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1)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2)是民族思想的反映;(3)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第10题:

《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是如何体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正确答案: 表达“仁政”理想——人物形象分析
维护“正统”道德——人物身份分析
体现“民族”意识——时代背景分析
历史的发展和小说的描写结果都与作者的愿望恰恰相反,“暴政”战胜了“仁政”,作为“明君贤相”的刘备和诸葛亮失败了,而代表大奸大恶的曹操却胜利了。作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只好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归之于“天数茫茫不可逃”!这实在是儒家道德的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