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上古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上古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吾”与“我”的分别:“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的宾格。。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有哪些?
①总数不同,元音有10个,韵母则有39个。
②韵母可分为三类:单元音韵母1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元音韵母13个,由元音和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韵母共同构成。
③结构成分不同。韵母不仅包含有元音,有的还包含有辅音,即以辅音做韵尾,如“山冈”。

第2题:

请简述中国手语与汉语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形态不同;
(2)接受表达渠道不同;
(3)内部结构不同;
(4)转译过程需要加工;
(5)书面语要翻译成手语。

第3题:

以语法演变为主要依据,参照语音和词汇的变化,把汉语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的著作是王力的 ( ) A.《汉语概论》 B.《汉语通史》 C.《汉语史稿》 D.《汉语史论》


正确答案:C

第4题:

简述上古汉语联结词“而”“与”的职能。


正确答案: (一)“而”字在上古兼连、介两性。
(1)“而”字的连词性:
①“而”字的基本职能就是把把两种行为或性质联结在一起,在“五四”以前,“与”和“而”的分工是:“与”连事物,“而”连行为或性质。
②由于“而”字联结的两种行为或两种性质之间有着种种不同的关系,所以显得“而”字有各种不同的作用,不过这都是由于上下文决定的,并不改变“而”字的基本职能,就是联结两种行为或性质:
A.正接:美而艳;
B.反接:温而厉;
C.先后关系:烹而食之;
D.因果关系:玉在山而草木润。
(2)“而”的介词性:
①“而”字把联绵词或其他副词介绍给动词:“夫子莞尔而笑”。
②“而”字把谓语形式状语介绍给动词:“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二)“与”字也兼有连、介两性。
(1)“与”字的基本职能是联结两种事物,而不管他们关系如何,因为“与”和“而”的分工是:“与”连事物,“而”连行为或性质。在联结两个句子形式的时候,也用“而”不用“与”。在西方语言里,,在多数情况下,“而”和“与”是用同一连词表示的,受此影响,五四以后,逐渐用“和”来联结行为和性质。
(2)为了语言的进一步明确化,我们逐渐在文学语言中把连词的“与”和介词的“与”区别开来,在《红楼梦》中,用“同”字专门来表介词。

第5题: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上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和现代汉语及其他语言的语法发愁不同,比较复杂,但就曲折作用来说,由于单音词在上古汉语里占优势,所以曲折作用只能在一个单音节范围内发生,是在韵母部分或声母部分发生曲折作用。
(2)中古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同一个词,由于声调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靠去声和其他声调对立。
①就动词看,声调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转化出来的一般为去声。
A.本属名词或形容词而转化为动词者,动词变去声:
名→动:衣、冠、王等
【衣】“老者衣帛食肉。”
【冠】“冠者五六人”
形→动:好、善(古上声)等
【好】“敏而好学”
B.本属动词而转化为名词者,名词变去声:
【闻】“令闻令望”(美好的名誉和声望)
【骑】“坐看南阳骑”
②词性上的细微差别,也引起声调的变化:
A.由内动转化为外动,外动变去声:
【语】《论语》:“居,吾语汝”。(本是讨论,现为告诉)
【雨】《诗》:“雨雪霏霏。”(本是雨从云下,现为下,落)
B.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
【饮】“饮牛”(本是饮,现为使牛饮)
⑶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形尾上面
指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比如“着”、”了”、“们”等,更多的是指粘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动词词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第6题:

简述由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声母的主要演变及条件。


正确答案: 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第7题:

现代汉语句子“我是中国人”中,“是”字是判断系词。下列古汉语句子中,“是”字是判断系词的有()。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B、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E、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正确答案:D,E

第8题:

汉语的发展分为( ).

A.上古汉语

B.中古汉语

C.近代汉语

D.现代汉语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在上古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式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于”字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见”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为„于”字句: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
5、“见„于”字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为„所”字句: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7、“被”字句:国一日被攻,随欲事秦,不可得也。
8、“为„之”字句:南阳之宰,而为越王之擒。
9、“为„之所”字句: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治者。
10、“为„见”字句: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
11、“为„所见”字句其后命终,堕恶鬼中,常为饥渴所见逼切。

第10题:

在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是()。


正确答案:哭是有声的哭,泣是无声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