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严羽诗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题目
问答题
试论严羽诗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规律。


答案:
解析:
(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发展有其内在的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第2题: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第3题:

“三严三实”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继承和发展。( )


正确答案:对

第4题:

简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最早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并有所发挥。
1)道是世界的本原,又具有超越性——物物者非物。产生万物的是与物相对的“道”,在庄子的思想里,道是产生万物的精神实体。庄子认为,天没有道不高,地没有道不广,日月没有道不能运行,万物没有道不能繁荣昌盛,所有的东西都依靠着道,由道来决定。
2)庄子的道具有普遍性,他无所不在。在道和物的关系上,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但庄子对“道”与“物”的关系做了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但又无所不在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3)道是自本自根,道以自己为本原。

第5题:

试述王夫之的诗学思想。


正确答案: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诗歌本质和特征的认识:首先他认为“诗道性情”,他所说的“性情”接近“发乎情,止乎礼义”。其次,他认为诗家之理和经生之理是不同的,诗家之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再次,他认为“兴、观、群、怨”是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而且这四者是互相联系的。最后,他认为诗和史是不同的,史是“从实著笔”,“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
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二是情景交融的诗学思想:首先他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在诗歌中是“互藏其宅”,密不可分的。其次,他认为诗歌中的情景关系有三种情况,一是情景妙合无垠,二是景中有情,三是情中有景,前者是“神于诗”,后两者则是“巧于诗”者。
再次,他提出“即景会心”的“现量”说,他认为诗歌创作中许多优秀的佳作往往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在审美直觉的触发下发生的,是情景突然相遇而发生的。

第6题:

(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
宋诗所缺少的正是唐诗那种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往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以‚妙悟‛和‚兴趣‛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批评反对宋诗的这一倾向。所谓‚别材‛,就是诗人有体现在‚妙悟‛上的特别才能,他以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韩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所谓‚别趣‛,是就诗的审美特征讲的,这里的‚趣‛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便是‚兴致‛,是一种理趣,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性理。

第7题:

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看,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在世界各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怎样沟通呢?这就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一般诗学(共同诗学)。其次,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不同。诗学一般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如西方的诗学体系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真正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比较。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综合的、多层次的,也是分析的,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了新的关系。

第8题:

“()”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一个极富价值和生命力的命题,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禅”与“艺”合流的内在理论基础和审美内涵。


参考答案:妙悟

第9题:

下面诗学主张继承晚明公安派思想的是()

  • A、性灵说
  • B、神韵说
  • C、格调说
  • D、肌理说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试论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对传统哲学中的体用关系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 (1)“体用不二”的本体论是熊氏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他首先对佛老二氏以及西方哲学的体用论作了批判,它们或遮蔽或隔绝或割裂了体用。
(2)继承即思想先源:程(“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朱未竟之功,至阳明(“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而始著。而阳明偏重向里而外扩不足。
(3)发展:从种子之喻到大海水之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