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和比喻的区别

题目
问答题
通感和比喻的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两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夸张
B.比喻、通感
C.通感、夸张
D.比喻、排比

答案:A
解析:

第2题: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通感
  • B、比喻
  • C、移情
  • D、谐音

正确答案:C

第3题:

《我的四个假想敌》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

A、移情

B、通感

C、比喻

D、夸张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正确答案:使用比喻一定要出现喻体,使用比拟不出现拟体,被比拟的事物和用以比拟的事物已经融为一体。

第5题:

通感和移就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一种感官感知的事物移到另一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是通感,由一种不能用感官感知的抽象事物移到某种感官能感觉到的是移就;通感被描写得对象是具体名词,移就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抽象名词。

第6题:

“红杏枝头春意闹”属于()。

  • A、通感
  • B、夸张
  • C、比喻
  • D、象征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寓言的比喻与修辞的比喻区别?


正确答案: (1)修辞上的比喻没有故事情节,设譬目的在于增强言辞的形象性和论理的折服力。而寓言中有人物、情节。
(2)寓言的比喻短,修辞的比喻长。

第8题:

( )对于通感相当于眼镜对于( )

A.互文—保护

B.比喻—镜片

C.拟人—眼影

D.修辞—老花镜


正确答案:D
通感是一种修辞,老花镜是一种眼镜。

第9题:

通感和比喻的区别


正确答案: a、心理基础不同:比喻借助联想,本体和喻体在同一平面上,通感是由一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两项不在同一平面上。
B、作用不同:比喻可以明理,也可以状物。通感在于对情感的宣泄。

第10题:

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词的比喻义是通过比喻用法固定在词中的意义,属于词汇学范畴。比喻是利用甲事物比况乙事物,属于修辞学范畴。词的比喻义是固定的,在辞典上可以查阅。修辞上的比喻所赋予的意义是临时的,只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所比喻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在词典中没有。当然,一个词的比喻用法比较普遍时,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词的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