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题目
问答题
试论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庾信的一生,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对他的创作杜甫曾评价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由此可见庾信创作的诗文前后期是迥然不同的。
庾信早年仕于梁朝,完全是一个宫廷的文学仕臣,与徐陵才学向埒,为文并重绮艳,影响甚大,形成了一派新的诗风,世称“徐庾体”。这一时期,庾信的诗文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但他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为后期的创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庾信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因梁亡被迫仕于北朝。因此他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乡关之思和屡遭离乱的身世之感,创作风格也一变而为沉郁、苍凉。而且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因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庾信北迁以后的作品“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杜甫在《咏怀古迹》中也评论庾信“暮年诗赋动江关”,充分肯定了他晚年作品的价值。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一位集大成的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同时,他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到北方,其作品深受北方文人喜爱,人们竞相学习,据《北史·庾信传》记载“当时后进竟当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小传诵”,这样就促进了南北丈风的融和,推动了北方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也受到唐代作家的推崇与模仿。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谈谈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以唐宋八大家为最高代表的唐宋散文,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奠定了我国散文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它成功地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文学遗产,集以往散文之大成,极大地丰富了散文创作。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中的主要作家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明确理论的自觉指导下,重视文章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普及性,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确立了此后散文发展的主流体制,留下了一大批第一流的散文名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八大家的理论和创作实绩,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陈亮、朱熹、文天祥等,无不受益于八大家之文;明代中期,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古文派更是直接传承八大家衣钵;晚明小品文明显受到苏轼文风的影响;清代的桐城派及其支派阳湖派,均近承明之唐宋派,远继唐宋八大家。影响所及,直至今日。

第2题:

试论述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及其诗风差异。


正确答案:“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其次,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曹操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短歌行》等诗是“汉人乐府本色尚存”。再次,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他留守邺城时,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诗酒竞豪。曹丕与这些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其次,他的《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是在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再次,他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首先,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其次,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诗人。他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再次,他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美。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的诗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此外,曹植也是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在诗风上,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的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占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总体说来,三曹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第3题:

试述杜甫评价庾信的诗歌创作的观点
“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指出了庾信晚年诗的艺术成就和纵横的才思。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评论一个人,必须纵观他的全文和全文,看到文章的长处。庾信虽然前期文章无可取之处,但晚年的创作意气昂扬刚健,文笔纵横开阖,和今人相比,毫不逊色,看不出有什么地方可废弃,对当时讥责庾信的人给予极大讽刺。

第4题:

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一。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
(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主题模式;
(3)其体制成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

第5题:

简述莎士比亚化戏剧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他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①内容具有极强的写实性,题材绝大部分取之于现成的材料或剧本,反映时代的精神与风貌,注入了时代的灵魂,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②他的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为刻画主人公形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型环境。
③表现了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④他在一部戏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⑤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重大的贡献。
⑥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由某一种意向、某一种情欲占主导倾向。
⑦塑造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处在内外两种矛盾及内心冲突之中。
⑧莎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采用独白手法。
⑨在文学语言的运动上,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非常大,剧本主要是用诗体写成,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谓的“莎士比亚化”。

第6题:

试论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开端:从酝酿到决议的起草、通过,都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纠正党所犯的严重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中央的领导机构问题。
(2)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实现了思想路线的转变;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由失败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这个转折还体现在
(3)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确立党中央领导核心由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转变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新领导:应该把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看作一个过程,而遵义会议仅仅是这个过程的开始。理由是:在遵义会议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不完全稳固;遵义会议开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组织形式上,还是实际上,毛泽东都不是主要负责人,还不能完全起核心领导作用;自遵义会议到1936年12月扩大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1937年的洛川会议对此进一步加以肯定;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1943年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从组织上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经过整风运动到七大,肃清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7题:

试论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正确答案:庾信的一生,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对他的创作杜甫曾评价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由此可见庾信创作的诗文前后期是迥然不同的。
庾信早年仕于梁朝,完全是一个宫廷的文学仕臣,与徐陵才学向埒,为文并重绮艳,影响甚大,形成了一派新的诗风,世称“徐庾体”。这一时期,庾信的诗文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但他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为后期的创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庾信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因梁亡被迫仕于北朝。因此他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乡关之思和屡遭离乱的身世之感,创作风格也一变而为沉郁、苍凉。而且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因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庾信北迁以后的作品“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杜甫在《咏怀古迹》中也评论庾信“暮年诗赋动江关”,充分肯定了他晚年作品的价值。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一位集大成的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同时,他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到北方,其作品深受北方文人喜爱,人们竞相学习,据《北史·庾信传》记载“当时后进竟当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小传诵”,这样就促进了南北丈风的融和,推动了北方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也受到唐代作家的推崇与模仿。

第8题:

简述庾信前后期风格的变化


正确答案: ①前期:逢梁代最为安定阶段,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且“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在梁时出入宫禁,其诗多奉和陪驾之作,风格伤于轻艳。与徐陵并为宫体文学代表,时称“徐庾体”。留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亦由早期的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他的《哀江南赋》和《拟行路难》可为代表。
②后期:逢梁毁于西魏,因江陵陷落不得南归,“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即他后期作品的特色。

第9题:

论述卢梭创作的艺术特征及文学史上的艺术地位?


正确答案: ①卢梭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突破了古典主义和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讴歌大自然,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写进作品,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②卢梭对人性作了深入的挖掘,他认为古希腊庙前“你要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应是哲学家和文学家首要关注的问题。
③卢梭的作品充满激情,但他能将激情融化到表达的思想中,进行富有逻辑的思考。
④卢梭具有演说家的风格,他善于以定义的方式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⑤卢梭的文笔细腻准确。
⑥卢梭的创作不只引发出法国许多新一代作家,而且直接影响德国狂飙突进运动,19世纪欧洲年轻一代作家进一步把卢梭开辟的新倾向发展成为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第10题:

简述庾信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庾信的后期诗歌,一是写乡关之思,反反复复地倾诉对故国的深沉怀念,这是贯穿在许多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二是写亡国之痛,表达失去故国的处境及悲凉沉痛的心情;三是表现屈仕魏、周的惭耻及消极悲凉的心境;此外,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北地边塞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