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题目
问答题
《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第2题:

试析《诗经.卫风.氓》一诗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氓》是首弃妇怨诗,主人公自叙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与损害。
(2)带有很强的叙事性,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讲述故事。
(3)善于刻画人物。这首弃妇诗歌最成功处,是它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主人公形象。
(4)运用了夹叙夹议,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全诗以叙述为主,其中又含较重的抒情议论成分;善用对比手法,如氓的残暴虚伪与女主人公的善良勤劳忠贞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桑之未落,桑之落矣等,即是比喻,以桑喻人,同时又是起兴,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以桑叶、桑葚和贪吃桑葚的斑鸠为比兴象征夫妇之间感情的变化,表现她悔恨心情的同时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用比兴诉说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有对往事的回忆,有痛定思痛的总结,有对别人的告诫,表达了自己的痛苦
(5)语言通俗质朴,富于生活气息,如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即见复关,载笑载言,形同口语,语言清新活泼,表情达意,极为本色。

第3题:

试述《诗经•小雅•采薇》诗歌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首先是起兴手法的运用,前三章皆以“采薇”发端,从“薇亦作止”、“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暗含着一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了士兵连年征战,归期遥遥的内心忧伤。其次是复叠手法的大量运用,这首诗歌既有句式上的重叠,如前三章的前四句,更有大量词语的重叠,即叠词的运用。本诗共有七组叠词,如“烈烈”表现内心的忧思,“业业”“骙骙”、“翼翼”等形容军容之盛大,“依依”描绘杨柳姿态之袅娜,“霏霏”摹写雪花之飞舞,可谓形神兼备,富于表现力。第三,末章前四句将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尤为后人称道。这四句诗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但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表现了士兵内心中的复杂情感。第四,反衬手法的使用。第五,相反相成之对偶。这四句诗,不仅在意思上前后相对,而且在句式上也是前后相对,且对偶匀称,这应当也是这四句诗为人所称道的一个原因。

第4题:

赏析《诗经·秦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蒹葭》是表现可见不可求、可望不可及的爱情,也有言招募贤才之意,都无从查实。但《蒹葭》此诗中的艺术特色令人回味。
第一、看《蒹葭》的结构。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首二句以蒹葭起兴,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第二、诗歌的三个特点是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
1.事实的虚化。诗歌把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一切无从确认。“伊人”音容体貌均无,飘忽不定,来去渺茫,正是由于事实的虚化,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2.意象的空灵。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它呈现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表现为整体性象征。
3.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第三、诗歌体现了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
1.含蓄美。以少许表现多许,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诗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2.意境美。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
3.朦胧美。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 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
4.音乐美。该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第5题: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雅》主要是主要包括周民族的史诗,还有一部分是士大夫写的反映社会内容的诗。《风》主要包括一些地方性的民谣,如表现生活气息的婚姻、爱情诗。具体地说,《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表现个人的失意、从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乃至男女爱情,一般没有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
第五,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第6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第7题:

《诗经》的()、比、()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正确答案:赋;兴

第8题:

《离骚》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浓烈的激情与奇幻的想象相结合。

B、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C、对比兴手法的拓展。

D、在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创新。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诗经》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第10题:

《罪与罚》的艺术特色表现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第一,作品充满哲理性。作家把主人公犯罪语受罚的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加以探讨,让两种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人物思想围绕问题展开论争。
第二,善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作家始终让人物处于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更深层次揭示人物性格,作家还用了梦魇、幻觉和变态的心里描写等手法。
第三,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气氛紧张。作品主要写了主人公的犯罪受罚和新生,结构完整严谨。作品关于主人公的手法和最后与索非亚岛西伯利亚这些史料微机的情节,不是直线发展。主人公激烈的内心搏斗和杀人场面都显得紧张。
第四,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是几天的事,但在浓缩的时空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