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题目
问答题
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有两个重要特点:1、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2、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缺点: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诗歌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美术创作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开阔视野,发展儿童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发展往往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活动所引发的。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美术所特有的吸引人的工具、材料,以及在美术表现中的乐趣与满足,激发了他们美术创作的欲望。美术创作活动中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使得儿童在直接操作活动中发现美,激发美感。儿童在想想、画画、做做的愉快情绪中,会引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促使他们创造性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体验,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获得关于物体的形与色的经验,了解与积累有关社会现象的体验。结合幼儿园与学校中的美术学习,儿童在获得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美术的一些元素表现他们的所知所想,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审美的意识与能力。
(2)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研究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和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此外,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讨论作品情感,透过作品猜测画家心境和个性特点,给作品起名字等,也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3)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过程中,儿童与美术表现题材、工具材料、美术作品等都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融,它具体涉及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儿童与美术表现题材、工具材料、美术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那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自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且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上。
(4)发展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儿童全脑功能与一般智慧的发展:
全脑功能均衡协调发展是完满型人格形成的生理基础。人脑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巨大的系统。由左右两个半球组织而成,两个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儿童美术活动对全脑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术活动主要由右脑半球控制,儿童右脑发育要先于左脑。另一方面,美术活动也是大脑两个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右脑半球在以形象和情感体验的表达为特点的儿童美术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儿童在左右脑协同工作的美术活动中,可以整合他们的各种知识与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及思维的开拓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美术活动中又有许多操作性活动,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与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得儿童手、眼、脑的协同活动能力得到发展。
(5)帮助儿童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儿童可以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意见,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儿童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并予以及时、适当的引导。美术创作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宣泄情绪的通道,为教师、家长了解儿童提供了方便,也为引导儿童将消极情绪体验转换为积极情绪体验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美术本身的审美特质的体现。

第2题:

简评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正确答案: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除暴露、诅咒黑暗的旧社会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二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例如写于北伐革命前的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主人公汪中是一个佃农的儿子,父母被地主逼死,少年汪中一心想报仇,他从乡村到城市,从中部至南方,做过店员、工人,随着他飘泊的脚步,展示和暴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凶残。他在纱厂鼓动工人罢工,被解雇;后到铁路工会工作,亲身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目击林祥谦烈士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场景。作品描绘了现代工人运动史上这光辉的一页。汪中因此被捕,狱中得到革命党人的帮助教育,明确了害死父母的是旧社会。出狱后参加黄埔军校,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英勇牺牲。汪中的道路是从被压迫被剥削到起来反抗的道路,是从个人复仇自发反抗到自觉地参加革命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形象,在当时是新的形象,给当时的读者以很大影响。《少年飘泊者》是当时的畅销书。再以《短裤党》为例,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北伐革命中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地占领上海是在1927年3月21日,而小说写成于1927年4月3日,充分说明作者迅速、热情地反映重大革命斗争事件的创作特色。作者自己也说要立意让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小说人物也采自现实生活,如工人起义领导者杨直夫暗射瞿秋白,军阀沈船舫暗射孙传芳,短裤党指共产党。
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缺点也是很突出的。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少年飘泊者》中汪中和刘玉梅(店主女儿)的恋爱是旧小说格调,汪中不像佃农儿子而像个落难公子。《短裤党》中肯定了一些个人复仇的冒险主义行为。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的《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三部长篇,色彩暗淡,调子低沉,表现出严重的悲观情,鼓吹赞美暗杀手段。《丽莎的哀怨》对白俄贵族丽莎流露出过多的同情与怜惜。蒋光慈创作艺术上的缺失也是突出的,诗歌以平直的倾泻式的告白为主要抒情方式,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倾泻多于刻画,平铺直叙。最后一部小说《田野的风》则在保持创作特点的同时,对缺点有很大克服。

第3题:

属于"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的作品是

A:《短裤党》

B:《二月》

C:《孩儿塔》

D:《为奴隶的母亲》


参考答案:A

第4题:

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组织春雷社,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上公办《春雷周刊》,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革命文学社团。


正确答案:《觉悟》

第5题:

蒋光慈的《短裤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它直接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是第一次直接表现党所领导的工农革命的作品。
2、它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共产党人形象。

第6题:

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鼓吹革命文学。


正确答案:春雷社

第7题:

简答蒋光慈小说《少年飘泊者》、《短裤党》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其缺失。


正确答案: 蒋光慈革命文学作品除暴露、诅咒黑暗的旧社会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二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例如写于北伐革命前的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主人公汪中是一个佃农的儿子,父母被地主逼死,少年汪中一心想报仇,他从乡村到城市,从中部至南方,做过店员、工人,随着他飘泊的脚步,展示和暴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凶残。他在纱厂鼓动工人罢工,被解雇;后到铁路工会工作,亲身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目击林祥谦烈士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场景。作品描绘了现代工人运动史上这光辉的一页。汪中因此被捕,狱中得到革命党人的帮助教育,明确了害死父母的是旧社会。出狱后参加黄埔军校,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英勇牺牲。汪中的道路是从被压迫被剥削到起来反抗的道路,是从个人复仇自发反抗到自觉地参加革命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形象,在当时是新的形象,给当时的读者以很大影响。《少年飘泊者》是当时的畅销书。《短裤党》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北伐革命中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地占领上海是在1927年3月21日,而小说写成于1927年4月3日,充分说明作者迅速、热情地反映重大革命斗争事件的创作特色。作者自己也说要立意让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小说人物也采自现实生活,如工人起义领导者杨直夫暗射瞿秋白,军阀沈船舫暗射孙传芳,短裤党指共产党。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缺点也是很突出的。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少年飘泊者》中汪中和刘玉梅(店主女儿)的恋爱是旧小说格调,汪中不像佃农儿子而像个落难公子。《短裤党》中肯定了一些个人复仇的冒险主义行为。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的《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三部长篇,色彩暗淡,调子低沉,表现出严重的悲观情,鼓吹赞美暗杀手段。《丽莎的哀怨》对白俄贵族丽莎流露出过多的同情与怜惜。蒋光慈创作艺术上的缺失也是突出的,诗歌以平直的倾泻式的告白为主要抒情方式,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倾泻多于刻画,平铺直叙。最后一部小说《田野的风》则在保持创作特点的同时,对缺点有很大克服。

第8题:

蒋光慈属于什么类型的作家()。

A乡土文学小说作家

B问题小说作家

C心理分析小说作家

D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


D

第9题:

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组织(),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上开办《春雷周刊》,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革命文学社团。


正确答案:春雷社

第10题:

简析爱玛的悲剧及其根源,以及福楼拜创作的意义。


正确答案: 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和毁灭的妇女形象。她生性热烈,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思想。她厌恶单调乏味的乡下生活以及“像马路般的平凡”的丈夫,一心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便成了别人的玩物;模仿贵妇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她一次次被骗、遭遗弃、经受幻灭的痛苦,最后只得以自杀告终。
爱玛的悲剧是恶浊鄙陋的社会造成的。爱玛本是一个本性纯洁的资产阶级女子,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却将她一步步引向毁灭。福楼拜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他在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