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慈的小说如何体现了初期革命文学创作的长处与不足?

题目
问答题
蒋光慈的小说如何体现了初期革命文学创作的长处与不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蒋光慈的长篇小说《田野的风》取材于()。

A北方土地革命

B田园牧歌

C南方农民运动

D解放区土改


C

第2题:

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 A、许杰
  • B、王统照
  • C、蒋光慈
  • D、郭沫若

正确答案:C

第3题:

《短裤党》是蒋光慈所作的中篇小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革命小说”作家群,其中主要作家有()等。

  • A、郭沫若
  • B、蒋光慈
  • C、洪灵菲
  • D、阳翰笙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反映大革命前后农村阶级矛盾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长篇小说是蒋光慈的《()》。


正确答案:咆哮了的土地

第6题:

蒋光慈属于什么类型的作家()。

A乡土文学小说作家

B问题小说作家

C心理分析小说作家

D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


D

第7题:

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鼓吹革命文学。


正确答案:春雷社

第8题:

早期革命小说的标志性作品是蒋光慈的《()》。


参考答案:短裤党

第9题:

简评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正确答案: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除暴露、诅咒黑暗的旧社会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二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例如写于北伐革命前的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主人公汪中是一个佃农的儿子,父母被地主逼死,少年汪中一心想报仇,他从乡村到城市,从中部至南方,做过店员、工人,随着他飘泊的脚步,展示和暴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凶残。他在纱厂鼓动工人罢工,被解雇;后到铁路工会工作,亲身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目击林祥谦烈士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场景。作品描绘了现代工人运动史上这光辉的一页。汪中因此被捕,狱中得到革命党人的帮助教育,明确了害死父母的是旧社会。出狱后参加黄埔军校,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英勇牺牲。汪中的道路是从被压迫被剥削到起来反抗的道路,是从个人复仇自发反抗到自觉地参加革命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形象,在当时是新的形象,给当时的读者以很大影响。《少年飘泊者》是当时的畅销书。再以《短裤党》为例,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北伐革命中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地占领上海是在1927年3月21日,而小说写成于1927年4月3日,充分说明作者迅速、热情地反映重大革命斗争事件的创作特色。作者自己也说要立意让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小说人物也采自现实生活,如工人起义领导者杨直夫暗射瞿秋白,军阀沈船舫暗射孙传芳,短裤党指共产党。
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缺点也是很突出的。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少年飘泊者》中汪中和刘玉梅(店主女儿)的恋爱是旧小说格调,汪中不像佃农儿子而像个落难公子。《短裤党》中肯定了一些个人复仇的冒险主义行为。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的《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三部长篇,色彩暗淡,调子低沉,表现出严重的悲观情,鼓吹赞美暗杀手段。《丽莎的哀怨》对白俄贵族丽莎流露出过多的同情与怜惜。蒋光慈创作艺术上的缺失也是突出的,诗歌以平直的倾泻式的告白为主要抒情方式,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倾泻多于刻画,平铺直叙。最后一部小说《田野的风》则在保持创作特点的同时,对缺点有很大克服。

第10题:

蒋光慈的诗集()、《哀中国》是革命诗歌最早的成果。


正确答案:《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