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重要的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12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司马迁是以史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的,它如实的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首先表现在对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如刘邦。其次,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吕太后本纪》写刘邦死后,吕雉对争立太子的政敌戚姬及赵王如意母子残害。
再次,是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如王温舒、叔孙通和公孙弘是这方面得代表。《史记》还记录了一些“明君”“贤臣”和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此外,《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如振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剧孟,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专诸、豫让,乃至以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贡献于社会人生者,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史记》中孔子被记在了世家体例里。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东汉班固所著的(),列《礼乐志》、《刑法志》,上承《史记》,下启历代正史之写作体例。

  • A、《史记》
  • B、《汉书》
  • C、《通典》
  • D、《通志》

正确答案:B

第3题:

在《史记》的五种体例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即( )。


正确答案:列传、世家, 本纪

第4题:

简述王国维创作起源“天才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王国维创作起源“天才说”主要来源于康德和叔本华的文艺美学思想。
(2)天才说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只有天才才能表现宇宙人生的真理和难以捉摸的意境;其二,天才认知世界的方法是与被观察的事物保持距离,以获得充足的审美效果;其三,天才与常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意志”方面,天才大小与智利意志成比例,苦痛大小与天才成比例。
(3)王国维把“天才”人格化,既承认主体的天才对认知、反映现实世界的重要作用,又高扬天才的主体敢于融“无限之动机”(个别理性)与“民族之道德”(普遍理性)为一体,这是王国维对“天才”的哲学规定。
(4)王国维把这种经过内心体验而创新的“天才说”,深刻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批评中。既肯定“天才”的重要作用,又强调后天的修养和锤炼。天才和人格都是创造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动因。
(5)总体上说,天才是文学创作主体内在于自身又外化于创作的一种人格力量和历史道德感,是文学创作起源的精神特质。

第5题:

《史记》和《汉书》在体例、内容等方面有哪些差异?


正确答案: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西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仅记载西汉一代历史。在体例上,《汉书》对《史记》体例进行了改造,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同时创设了《惠帝纪》、《地理志》、《食货志》、《艺文志》等。在一些人物的传记中,增入大量有用的文献,如《董仲舒传》全文收入了他的“天人三策”,《食货志》中收入董仲舒的“限民名田说”等。《汉书》还详细记载了昭、宣、元、成、哀、平及新莽历朝的历史。

第6题:

《史记》体例


正确答案: 《史记》由五种体例组成: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全书以本纪为纲,其它各部分互相配合补充,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上至黄帝、下迄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奠定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基础。

第7题:

简述王骥德戏曲创作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曲律》是王骥德戏曲理论的代表作,是明代重要戏曲论著之一。它论述全面,自成体系,全书40章,分别探讨了南、北曲源流,南曲声律,传奇作法,以及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许多问题,并对元、明两代戏曲作家和戏曲作品进行广泛的品评。《曲律》在戏曲理论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也对戏曲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1)他的戏曲理论深受徐渭的影响,重本色,认为戏曲要“模写物情,体贴入理”,剧本写作应作到“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才是上乘之作。对明中叶以来传奇作品中案头之作提出尖锐批评,推崇《西厢记》、《琵琶记》与汤显祖诸传奇为本色典范。理论自成一家。
(2)在前人的理论上对传奇作法作了进一步探讨,意识到剧本是一个整体,每一出的曲、白都应服从这个整体而相互照应。他在戏曲理论方面,是第一个重视戏曲结构、重视曲的完整性的,如《论章法》,将作曲喻为工师筑室,定规式,然后建造。对传奇作法的论述见《论剧戏》,对写剧本的要求无论布局还是情节还是音乐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3)他的理论对清代李渔戏曲理论影响甚大。无论是李渔的“结构第一”“密针线”“脱窠臼”“戒荒唐”、“减头绪”“立主脑”都是对王骥德世态见解的继承和发展。
(4)王骥德是一位着眼于演出实践的理论家,他的曲论是对前代人和同代人的艺术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戏曲创作规律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他的戏曲理论较前人更有系统性,又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8题:

确立我国正史体例的是( )

A、《国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史记》


参考答案:D

第9题:

《史记》的修史宗旨和体例


正确答案: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
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体现了司马迁的修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10题:

简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
(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其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感和自信心;
(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
(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