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正确答案: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这里所说的自传,并非是个人经历的实录,而是通过作品主人公杜大心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的历程,从而反映了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杜大心是一个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作品背景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上海。杜大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他的憎恨哲学。他憎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憎恨军阀统治者,为反抗专制制度而拼命工作;但他也憎恨被治者,被吃者。他的革命工作是“煽起人们的恨,使得现世界早日毁灭,吃人的主人和自愿被吃的奴隶们早日灭亡”。第二,他对革命前途缺乏信心,对过于强大的黑暗环境抱有无限恐怖的心理,感到自己会在社会罪恶之神手里灭亡,感到忍耐不下去而悲哀。这是脱离广大群众的孤独革命者的心理。第三,他的革命行动是个人性的,并无团体的组织纪律。当一个被他宣传而起来革命的工友被敌人杀害后,他认为工友是“因我而死”,自己决定了去行刺戒严司令;也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肺病,他想停止“苦斗”,“永久地休息”。连爱人李静淑都劝阻不了他。他终于自愿走上灭亡的道路,最后行刺失败白白牺牲了自己。杜大心的思想和革命行动都带有无政府主义的深刻印痕。但作品发表于1929年国民党白色恐怖年代,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第2题:

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
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
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第3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第4题:

简析《月牙儿》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月牙儿》的创作中,老舍把目光集中到都市的底层贫民,关注、思考、表现他们的命运,这是老舍创作的一个重要发展。小说描写了母女两代被迫为娼的遭遇。女主人公父亲早逝,母亲为了抚养她长大最终做了暗娼,“我”以此为耻辱,决心不走母亲的老路,但在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下,“我”根本找不到其他出路,为了养活年迈的母亲和自己,在走投无路时,也被迫沦为暗娼。作品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悲惨命运。通过这一悲剧的描写,彻底的否定了整个旧社会,使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月牙儿》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整部作品宛如一首抒情散文诗,它运用的是诗的语言,表现的是诗的情调,渲染的是诗的气氛。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我”。对于“我”的生活经历,作者并没有大肆铺陈;而对于我的内心情感,却着意抒写渲染,其基调是哀怨凄绝的。“月牙儿”是一个一再出现的象征形象,它使作品笼罩在清冷凄婉的光色中,象征着主人公的命运宛如一弯无力的月牙,在逐渐被周围的黑暗所吞噬。“月牙儿”的出现,渲染了感情色彩,烘托了气氛,强化了作品的诗意。

第5题:

简析巴金散文名篇《爱尔克的灯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作者以真挚、委婉的笔触,通过回忆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提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性上彻底否定了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庆幸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表达了对光明之路的不懈追求。
在艺术上,文章首尾呼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将爱与恨同对旧女子不幸命运的哀叹与手足新情的追念结合在一起,对封建礼教的诅咒与对光明世界的追求相辅相成,凝聚着浓重的抒情色彩。文章语言平易流畅,不事雕琢,似向老友娓娓倾诉回乡感受,一任内心回荡的激情汩汩地流淌出来。

第6题:

简析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 《向太阳》是艾青写于抗战初期的第一首抒情长诗。长诗以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为背景,热情赞颂“太阳”。“太阳”是理想、光明、战斗的抒情象征,是伟大的全民抗日战争兴起的象征。赞颂“太阳”,就是赞颂民族觉醒奋起抗战:抗战会实现民族新生的理想,抗战给全民族带来光明,抗战使全民族焕发出战斗的新貌,抗战也使诗人“告别昨天,迎接今天”获得“新生”,从“悲哀的诗人”成为融人战斗的人民群众中的“光明”的吹号者。长诗抒写了阳光照耀下祖国河山勃发生机,抒写了阳光下工人、士兵、募捐的少女等为抗战而操练、劳动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战斗生活和乐观信念,反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国献身精神。闻一多评论说:“艾青表现人民及战争,用我们知识分子最心爱与崇拜的东西去装饰,去理想化。如《向太阳》这首诗,他用浪漫的幻想,给现实镀上金。”长诗在结构上按感情发展层次分为九章,形式上是自由体,但插入工人的节拍整齐的劳动号子,插入比较整齐的军操歌,使长诗富有生活气息,诗体形式有所变化。

第7题:

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2.单线索的情节,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3.鲜明的讽刺色彩。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露都充满讽刺味道。
4.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对比,把一个人物精神变化的前后情形加以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5.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主要运用心里独白刻画人物,除此以外,还通过其它一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

第8题:

简析《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1)角度多变。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刻画景物。从空间上、从形态上动静、从听觉上的音响、视觉上的色彩不同来观察和把握事物的各种特征,从而使笔下的山水显得物态纷纭。如“游鱼细石”用动静对比。如群山“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等,不断地变换视角,体物细致深入才得到的。又如,“水皆缥碧”,用白描手法,视角从面上展开;“千丈见底”,则是垂直视角。(2)诗情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第9题:

简析《获虎之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较好的作品之一。写寄人篱下的青年黄大傻和富裕猎户的女儿莲姑的恋爱悲剧,斥责了封建家长的专制和专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讴歌了年轻一人对于恋爱自由的热烈追求。剧本充满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猛烈反抗,表现出强烈的“五四”精神。剧中黄大傻的性格,与莲姑相比,显得脆弱,他所倾吐的眷恋和寂寞之情,明显是当时知识青年感情的投影。
在艺术上,该剧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与情境的诗意渲染,在回肠荡气的浪漫情趣中流露出青春期的感伤与留恋。作品的抒情气氛很浓,喜剧的开场和悲剧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湖南山区浓厚的地方色彩也为剧本带来牧歌情调。《获虎之夜》还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保持一种艺术至上主义,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田汉后期的创作中。

第10题: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