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诗《给战斗者》有何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长诗《给战斗者》有何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苏轼的散文有何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利、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三、有诗化倾向,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苏轼写文章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令人体会到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

第2题:

简述长诗《杨高传》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李季的《杨高传》是当代长篇叙事诗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以主人公杨高的成长道路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篇的主要成就是在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中塑造了一组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尤其是共产党员杨高的形象。杨高是烈士的后代,在红军的教育下开始革命生涯,在他的身上既有无产阶级战士的优秀品格,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的形象主要是借助动作性很强的传奇性情节来塑造的。诗人将人物置于激烈而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漩涡之中,把革命的曲折和爱情的曲折交织着描写,从各个侧面展现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质。同时在结构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我国传统评书的一些表现手法,讲究故事的穿插和悬念,注意场景、气氛的烘托和渲染,让人物在紧张的情节中逐渐显露出性格。此外,诗歌形式采用民歌和鼓词艺术形式的结合。民歌体长于抒情,鼓词格调长于叙事,诗人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变化和创造,成就了一部洋溢着激情和诗意的革命英雄史诗。

第3题:

写于1937年底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是代表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长诗《给战斗者》有何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诗句短促,节奏铿锵,如催人奋进的战鼓。
2、画面丰富,明鲜,生动,毫不枯涩。
3、结构严谨,驰张有致,跌宕起伏。

第5题:

《生活是多么广阔》有何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深遂的哲理于诗情之中。
2、排比句式的运用广泛而缜密,成了诗的主体。
3、情绪上层层递进,一步步把人们引向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第6题:

长诗《给战斗者》有何思想特色?


正确答案: 创作于1937年底的政治抒情长诗。
1、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坚决抗日的决心。
3、塑造了抵抗者的形象。

第7题: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有何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①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结构;
②成功地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人物形象;
③运用第三人称叙述、人物对话和铺排、夸饰、渲染、烘托、等多种艺术手法,时有恰到好处的抒情;
④起兴的孔雀失去伴侣而徘徊和结尾的鸳鸯相向而悲鸣具有浪漫情趣。

第8题:

展子虔的《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答案:
解析:
展子虔,唐画之祖,其传世之作《游春图》描写风光明媚、春色宜人的郊原,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其特点是山的描绘用单线勾勒,填以青绿,山脚用泥金,金碧富丽;近处的树勾出树干,作上叉如鹿角的树枝,松身不画鳞,直接以赭石填染,松枝不画细针,只用石绿沉点,人物用笔点成后,加重色于上勾线分出衣折,全画面树木排列尚少穿插变化,表现了山水画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过渡情况。

第9题:

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长诗将游记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是拜伦的创新。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
1、强烈浓郁的主观抒情。从表现上看,哈洛尔德的游历构成了长诗的情节线索,实质上,侧重表达的是诗人的直接观察和内心感受。长诗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与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与鼓励,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弃与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2、对自然景色的出色描绘。诗人以他的才华把大自然的美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巍峨的群山,喧嚣的瀑布,还是勒芒湖的波光湖影,古罗马的遗迹,都被诗人鲜明、生动而又逼真地描绘出来了。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同样寄托着诗人的强烈感情。
3、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在长诗中,昔日的辉煌业绩与当时的屈辱现状,被奴役人民的悲惨境遇与贵族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人民的纯朴与统治者的残暴,大自然的美与现实社会的丑,处处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之中既加深了对社会罪恶的揭露,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憧憬。4、《游记》用斯宾塞体写成,语言自然流畅,生动简洁,音乐性很强,极富有感染力。这部伟大深沉而忧郁的长诗,获得了巨大成功。

第10题:

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长诗《给战斗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政治抒情诗,是田间抗战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这首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鼓励人民奋起反抗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激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越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烈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辉悠久历史,描述人民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振作精神,挺起胸膛,拿起武器与敌人顽强的战斗到最终的胜利!诗作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诗人以闪电般奔突的感情、简短跃动的诗行和紧张急骤的旋律,奏出了一曲召唤祖国人民投入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雄伟乐章。全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全诗贯穿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势,不愧是鼓舞中国人民奋勇投入解放斗争的战斗的号角和鼓点。
在艺术手法上,田间不在诗作中真确的描绘与陈述,而往往作闪电般的感情突击。诗人力图以爆发的感情火花和激昂的旋律,去冲击人们的心灵,把人们的战斗情绪战斗情绪点燃到爆发的程度。田间的诗形式简短、跳跃,是独特的“知行”体,利用短句的分行,以急骤的旋律,表达激越的情绪,语言朴素有力,节奏明快,诗风遒劲粗犷,刚健雄浑,所以闻一多称赞田间为“时代鼓手”,一位“摆鼓的诗人”,他的诗句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鼓舞你爱,鼓舞你恨;鼓舞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