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

题目
单选题
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

B

C

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男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l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A.780元

B.890元

C.1183元

D.2083元


正确答案:A

第2题:

四、演绎推理:共10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第75题: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互相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乙与丁的说法相互矛盾,因此两者其中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所以捐款的人是甲

第3题:

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 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1/4,丁捐款 169 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A.780 元 B. 890 元 C.1183 元 D.2083 元


正确答案:A

 

第4题:

单位在为雪灾地区人民捐款的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查找,可以断定是
张、李、陈、王四人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张说:“不是我捐的。”
李说:“是王捐的。”
陈说:“是李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哪项最有可能为真?

A.是李和王捐的
B.是张和陈捐的
C.是陈和王捐的
D.是张和李捐的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李和王的话矛盾,必定一真一假,所以张和陈说的是假话,可以推出张捐了、李没捐,可能的人选包含张不包含李。故本题选B。

第5题: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 000元的匿名捐款, 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 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本题属于结论型类推理。本题适合代入法。将A项代入,符合只有一个人说话的结论。解答此类题目,使用代入法可以较快的检验各个选项。故选A。

第6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A  [解析]如果甲的回答是真话,其他都是假话,则乙和丁的回答矛盾;如果乙的回答是真话,则甲也为真;如果丙的回答是真话,甲、丁两人的回答也都为真;如果丁的回答是真话,其他都是假话,则根据丁,钱不是丁捐的,根据丙可知,不是乙捐的,根据甲的回答可知,1000元是甲捐的,故答案为A。

第7题:

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 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人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A
[解析]该题可利用直言命题的矛盾规律快速解题。题干中乙和丁的话构成一对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根据题意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则说真话的必然在乙和丁之间,可以判断出甲和丙说的话是假的,甲说的话是假的,则这10 000元就是甲捐的。故选A。

第8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一张商业汇票,已经甲公司的开户行丙银行承兑,乙公司因业务往来背书给丁,丁又将该商业汇票捐赠给某慈善基金会,则该慈善基金会应向()要求付款。

A、甲

B、丙

C、丁

D、乙


本题答案:B

第9题:

四、演绎推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76、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互相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乙与丁的说法相互矛盾,因此两者其中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所以捐款的人是甲

第10题:

台风过后,某单位发起救灾捐款活动,甲、乙两部门的员工人数之比是4:3,捐款总额之比是5:4。若甲部门的人均捐款是300元,则乙部门的人均捐款是

A.270元
B.290元
C.320元
D.350元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