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指去
“莫”指不可
这句话启示我们君子行事应当以义为标准,权宜行事,切忌教条
“义”可理解为宜也,时也,权也,度也,中也
第1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句的意思是()。
第2题: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第3题:
第4题:
翻译: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第5题: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第6题:
翻译: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7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里的“适”是什么意思?()
第8题: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
第9题:
()中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一句名言。
第10题: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