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观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使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达到最佳状况,只有根据金融、经济形式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共同调整,从资产和负债双方面统一协调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最大限度地增加盈利。资产负责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总库法、资金转换法、线性规划法、资金缺口管理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等。

第2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亦称“多元化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难以形成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负债的统一协调管理,才能实现经营总方针的要求,达到经营目标。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在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出现的。该理论是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将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联系起来,并置于共同的目标之下、同等的经济环境之中进行全盘考虑,以达到资产与负债的优化配合,使资金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并保持银行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均衡,从而谋求经营收益的最大化与经营风险的最小化。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资产分散达到了总量平衡与结构对应。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中国银行业自交通银行于1988年首先实行“比例管理” 为核心的自我控制体系,开始了资产与负债协调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颁发了 《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使这一理论正式引进中国。

第3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否定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发展了一个全面、综合的理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简述印象管理的主要理论观点。


正确答案:印象管理的理论观点包括:
(1)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由语言、姿态等抽象符号沟通之后,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从而逐步学会了印象管理。
(2)自我表现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维持一种和当前社会情景相适应的形象,并确保从他人那里获得彼此都感到愉快和维护自我的评价。戈夫曼的自我表现论认为人际交往要求参与者约束自己的表现,使之能被他人恰当地知觉,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恰当的评价。
(3)亚历山大提出的情景认同论认为,对于每一个社会背景,每一个人际交往的场合,都存在着一种社会行为形式,这种行为形式传递着对这个场合来说是恰当的认同。这种行为形式就叫做情景认同。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努力创造着对他们自己最恰当的最满意的情景认同。

第5题: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内容。


正确答案: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都是在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一旦利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就要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1)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2)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使它们互相替代。
(3)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4)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根据这些核心思想,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愤综合管理时,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方法。

第6题:

具有主动进取特点的管理理论是()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D、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参考答案:B

第7题: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

A.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B.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C.负债管理理论

D.资产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D

第8题:

从时间顺序来看,离现在最近兴起的理论是()

A.资产管理理论

B.负债管理理论

C.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D.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C

第9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包括()

  • A、资产管理理论
  • B、负债管理理论
  •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D、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 E、效益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简述梅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梅奥强调重视人的行为,提出人际关系基本原则,为日后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主要观点有:
1.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有“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
3.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使之与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而激励其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