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现场患者救出后采用CRASH PLAN进行检查,C为(),R为(),A为(),S为(),H为(),P为(),L为()

题目
填空题
灾难现场患者救出后采用CRASH PLAN进行检查,C为(),R为(),A为(),S为(),H为(),P为(),L为(),A为(),N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某种材料的电阻(R)为()。

A、R=ρL/S

B、R=ρS/L

C、R=Sρ/L

D、R=ρL/T


参考答案:A

第2题:

在考虑上述所有条件时,存款乘数公式为( ),其中K为存款乘数,r为法定准备金率,h为现金漏损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S表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

A.K=1/(r+h)

B.K=1/(r+h+e)

C.K=1/(r+h+e+t×s)

D.K=1/(r+h+e×t+s)


正确答案:C

第3题: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为课程,P为教师,S为学生,G为成绩,T为时间,R为教室,根据定义有如下函数依赖属性: F={C→G,(S,C)→G,(T,R)→C,(T,P)→R,(T,S)→R} 则W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______。

A.1NF

B.2NF

C.3NF

D.4NF


正确答案:A
解析:因为(T,P)→R,所以存在非主属性R对候选码的部分依赖,所以w不是2NF。

第4题:

已知文法G2=(VT={a,',',(,)},VN={S,L),S,P),其中P为 S→(L)|a L→-L,s|s 与G2等价的不含左递归规则的文法是(29)。

A.G21=(VT={a,',',(,)},VN={S,L},S,P),其中P为 S→(L)|a L→S,S|S

B.G22=(VT<a,',',(,)},VN={S,L,L'},S,P),其中P为 S→(L)|a L→SL' L'→SL'|ε

C.G23=(VT{a,',',(,)},VN={S,L,L'},S,P),其中P为 S→(L)|a L→SL' U→,SL'|ε

D.G24=(VT=(a,',',(,)},VN=<S,L,L'},S,P),其中P为 S→(L)|a L→SL' L→SL'|S


正确答案:C
解析:采用自顶向下的预测分析法首先是等价改写给定的文法,消除文法的左递归和提取产生式的公共左因子。消除直接左递归的方法如下:若A→Aα|β,其中α,β∈(VT∪VN)*,β不以A开始,则关于A的这种形式的产生式可改写成A→βA'A'→αA'|ε一般而言,假设A的产生式为A→Aα1|Aα2|…|Aαn|β1|β2|…|βm其中αI(i=1,2,…,n)不等于ε,βj(j=1,2,…,m)不以A开始,那么上述产生式可改成A→β1A'|β2A'|…|βmA'A'→α1A'|α2A'|…|αnA'|ε消除文法G2中规则的左递归后,其规则变成S→(L)|aL→SL'L'→,SL'|ε

第5题:

流域系统水量平衡方程式为P-R-E=±△S。式中:P为降水量;R为径流量;E为蒸发量;△S为流域蓄水()。

A.容量

B.变量

C.质量

D.数量


正确答案:B

第6题:

若关系R为M列P行,关系S为N列Q行,则R×S的结果为()列()行。

A.M+N、P+Q

B.M+N、P×Q

C.M×N、P+Q

D.M×N、P×Q


参考答案:B

第7题:

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 、()()()E S R S G S =⋅;

B 、()()()()E S R S G S H S =⋅⋅;

C 、()()()()E S R S G S H S =⋅-;

D ()()()()E S R S G S H S =-。


参考答案D

第8题:

●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 (b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连,要在其间传输长度为D (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2) 。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

件是(3) 。

(2)

A. L/C

B. D/B+L/C

C. S+L/C

D. S+D/B+L/C

(3)

A. S<L/C

B. S<D*H/(B*(P-H))

C. D/B<P/H

D. L/C<P/B


正确答案:D,B
试题(2)、(3)分析
  本题考查交换方式的基础知识。
  对电路交换方式,发送数据的时间为D/B,信号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经过的传播延迟为L/C,所以需要的总时间为S+D/B+L/C。
  对分组交换方式,需要计算每个分组的传输时间。分组的个数为D/(P-H)(不计最后一个分组填充的数据量),发送的总长度为P*D/(P-H),需要的发送时间为(p*D/(P-H))/B,信号的传播延迟为L/C ,需要的总时间为(P*D/(P-H))B+L/C。由S+D/B+L/C<(P* D/(P-H))/B+L/C,得到S<D*H/(B*(P-H))。
参考答案
    (2)D(3)B

第9题:

若关系R为M列P行,关系S为N列Q行,则()的结果为M+N列P×Q行。

A.R-S

B.R×S

C.R÷S


参考答案:B

第10题:

P—R间期正常值正确的是( )

A.P—R间期为0.12~0.20s

B.P—R间期正确值与年龄无关

C.P—R间期<0.10s为缩短

D.P—R新时期>0.12s为延长

E.P—R新时期是P波起点至QRS波终点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