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出自哪里?

题目
问答题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出自哪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段文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情景交融,情理相生;语言骈散结合,意境悠远。

第2题:

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完成下面段落:“况吾与子鱼樵于江渚之上,侣鱼鱖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渺()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以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A长江;明月;沧海;天地

B天地;沧海;明月;长江

C长江;天地;沧海;明月

D天地;沧海;长江;明月


D

第3题:

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

A.耳得之而为声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舞幽壑之潜蛟 D.寄蜉蝣于天地


正确答案:C

第4题:

“经纬天地曰:文”出自于《左传》。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兴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文中“一叶”、“蜉蝣于天地”和“渺沧海之一粟”分别比喻什么?


正确答案: 其中“一叶”比喻“扁舟”之小;“蜉蝣于天地”和“渺沧海之一粟”比喻生命之短暂和人生之渺小。

第6题: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段文字表达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作者谈这种人生态度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这段文字表达了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消极人生态度。为后文倡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设置靶标。

第7题:

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 A、耳得之而为声
  •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C、舞幽壑之潜蛟
  • D、寄蜉蝣于天地

正确答案:C

第8题:

以下出自苏轼《赤壁赋》的句子是()。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C.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确答案:A,D,E

第10题:

分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墓志铭的出处、句子结构的特征、解释内在涵义。


正确答案: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为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原应为“于天地寄蜉蝣,沧海之一粟渺”,意思是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苏轼此处是感叹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
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