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运用就业信息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以下关于运用就业信息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

及时信息及时使用

B

信息可信度要论证

C

不要草率放弃任何一条信息

D

自己决定即可,不用与家人沟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不属于就业信息的是()。

A、就业政策

B、就业形势

C、面试考官个人喜好

D、岗位需求情况


参考答案:C

第2题:

关于潜在就业量的表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A:在潜在就业量下的产出为潜在产出
B:自然失业率下的就业量即为潜在就业量
C: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为零
D:潜在就业量指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答案:C
解析:
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零,它就是上面所讲的自然失业率。因此,潜在就业量又可以说成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状态又被称为充分就业状态。

第3题:

()对信息的真伪起着关键作用,切忌听信传言和小道消息。

A.信息搜集的内容

B.就业信息的运用

C.就业信息的筛选

D.信息收集的渠道


参考答案:D

第4题:

()对成功求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A、择业与就业信息的获取
  • B、信息搜集的渠道
  • C、就业信息的筛选
  • D、就业信息的运用

正确答案:A

第5题:

以下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就业主体可能无就业要求
B: 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
C: 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D: 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答案:A
解析:
就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2)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

第6题:

以下关于2003-2007年我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

以下关于2003-2007年我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0.85%

B.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超过95.1%

C.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14.6%

D.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4%,绝对量减少3 033万人


正确答案:D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为 =0.85%,A正确;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为(11427-266)÷(12024-311)=95.3%,B正确;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29350-25600)÷25600≈14.6%,C正确;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量减少了75825×44.8%-31444=2525.6万,减少了2525.6÷(75825×44.8%)=7.4%,D错误。

第7题:

以下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
C: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
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答案:C
解析:
就业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

第8题:

得到就业信息之后,求职者需要自己感知、把握、分析、运用这些就业信息,对于有用信息进行再加工,才可激活使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过程是对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 A、信息搜集的内容
  • B、信息收集的渠道
  • C、就业信息的筛选
  • D、就业信息的运用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以下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 A、培养企业家精神
  • B、教授创业知识
  • C、锻炼创业能力
  • D、为了解决就业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