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

题目
问答题
翻译:“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各句,“是”词性为指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是非君子之道也。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各句中,“是”是指示代词的有()

A、是助王养其民也

B、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C、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D、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 ),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素问•经脉别论》


答案:观人勇怯骨肉皮肤

第4题:

翻译: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正确答案: 敌人离我很近而安静的,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但挑战不休,是想诱我前进;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平坦地方,是因为对它有某种好处。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奔,是敌人大举突袭;尘土高而尖,是敌人战车驶来;尘土低而宽广,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尘土疏散飞扬,是敌人正在拽柴而走;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

第5题:

提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的是()

A陆机

B刘勰

C钟嵘

D叶燮


B

第6题:

“者”字是助词的有()

A、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参考答案:BCD

第7题:

下列主张诗歌“主情说”的是:()。

A、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B、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C、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D、诗缘情而绮糜


参考答案:BD

第8题:

在"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中,"处"之义为( )

A、审察

B、处所

C、停留

D、居住


参考答案:A

第9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


A

第10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请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正确答案:诗,是表现情志的,放在心里就是情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诗歌。情志在心里受到感动,因而形成诗歌语言,如果语言不足以表达情志,就会咨嗟感叹,咨嗟感叹还不足以表达,就要引声长歌,引声长歌意犹未足,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手舞足蹈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