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汉卿《不伏老》的最后一段为例。请你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散曲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题目
问答题
以关汉卿《不伏老》的最后一段为例。请你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散曲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汉卿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这是关汉卿的一首著名的散套,由四支曲子组成:第一支铺写作者作者的浪子生活,第二支进一步渲染作者的风流生活,第三支宣扬自己对于欢乐场的不会“老而暂休”,第四支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坚强不放弃的性格。就表达主题来说,表现了作者的泼辣放肆的性格,突破了传统的风范,就抒情方式上说,与其夸张,情绪强烈,使得曲子豪迈其实充沛,尤其是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铺排手法,使得作者的情怀达到最大的限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偏、炸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于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身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

第2题:

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出色,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最主要的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教头的职位、优厚的收入、美丽的妻子、舒适的生活,使林冲养成了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性格,一心想保持信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即便高衙内调戏了他的妻子,也息事宁人,忍气吞声。
林冲上梁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的过程。作者写他性格中的弱点以及思想性格的转变有社会根源、现实依据。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时时怀着“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郁闷。逼上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妻子被调戏后,高衙内并没有善罢甘休,一而二,再而三地陷害他。他开始有所反抗,但他算账是找协从者陆谦而不找主要的仇人高衙内。他的反抗是有限的,反抗的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面对奇耻大辱,他再次忍让了。
作者通过林冲老婆被“花花太岁”看中企图调戏这个情节,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也提示了梁山起义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兴旺发达的社会根源,表达了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在发配沧州的路上,受尽两个差拨的欺压、凌辱,但林冲还是忍受下去了,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他才忍无可忍了,才不得不挺身反抗,杀了高俅的爪牙,雪夜上梁山。
由于林冲的反抗道路极为曲折,所以一旦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就变得异常清醒和坚决,成了梁山上反抗意志毫不动摇的首领之一。

第3题:

《不伏老》是明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简述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思想内容:成功塑造一位个性鲜明的浪子形象,多才多艺却风流放诞、玩世不恭;豪迈率真却处世污贱、桀骜不驯,形象另类,迥异于传统文士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呈现出极其自由的生命本色。既是关汉卿个体内在精神的投射,也是元代知识分子在荒诞现实挤压下以叛逆代救赎的缩影
艺术特点:1.真情勃发,淋漓畅达,磅礴豪壮。
2.借俗写雅,多取口语俗句,却以机巧出之,化本色平淡为活泼神奇。
3.大量使用衬字和增句,突破格律,却以和谐严整的节律统摄,表情达意舒卷自如。娴熟运用排比句、连环句,气势镗塔的艺术感染力。

第5题:

以作品为例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第6题:

分析田汉话剧《关汉卿》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成功塑造关汉卿典型形象,真实再现人物性格演变轨迹。
(2)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写关汉卿,时时注意与另一重要人物朱帘秀作对比。
(3)用诗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感受,刻画人物性格,浓郁抒情性产生动人艺术魅力。
(4)剧情富有传奇性,情节复杂,冲突尖锐,戏剧性强。
(5)采用“戏中戏”结构,戏中有戏,提高了戏剧趣味和思想性。

第7题:

元代散曲代表有()。

  • A、《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 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C、[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
  • D、[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以关汉卿《不伏老》的最后一段为例。请你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散曲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一枝花〃不伏老》是关汉卿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曲的内容,完全是关汉卿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是他对自己一生走过道路的艺术概括。
关汉卿的这种玩世不恭的情绪在他晚年的这自叙性作品《不伏老》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宣泄。全曲充满了离经叛道的刻意亵渎情绪。
最后一段是全曲的重点。作者进一步描写自己的浪子生活和精巧技艺。曲一开始,关汉卿用大胆而夸张放诞的语言,把自己比作“一粒铜豌豆”,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进一步表明了作者的坚强性格和“不伏老”的意志,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曲的中间,分别描写了放纵生活的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阅历之深,兴趣之广,技艺之精,修养之高。曲的末尾,是作者的誓言。作者的决不服老、至死不休的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情绪的激烈也达到顶点。至此,作者的性格和全曲的中心,得到了完全的表现。
(2)这套曲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作者用第一人称袒露胸怀的方式,抒情写意,酣畅淋漓。曲中大量运用短促有力的排比句、生动通俗的比喻句,形成了一种活泼、奔放的气势,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衬字的运用,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极致境界,语势跳跃,跌宕有致,恰好表达出浪漫不羁的内容和“风流浪子”无所顾忌的品行。如在“铜豌豆”前加“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等衬字,更是表现了“不伏老”的坚决。

第10题:

以《关汉卿》为例,谈田汉“以诗入剧”的特色。


正确答案: 田汉“以诗入剧”剧本诗情与剧情水乳交融。其做法:
1.插入一些诗词和歌曲,如《关》剧中的《蝶双飞》;
2.创造意境,如《关》剧中的“芦沟壮别”一场。要求对例证分析,指出其艺术魅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