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湿疮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分型及其各型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上分为三型: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过程显著困难,重者可出现胸骨上窝、肋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常伴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干啰音。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浅快,常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有病理性呼吸音。

第2题:

婴儿湿疮的特点及病因病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婴儿湿疮是发于1~2岁婴儿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奶癣、胎疮。相当于西医的婴儿湿疹。其特点是:好发在头面,重者可延及躯干和四肢,患儿常有家族过敏史,多见于人工哺育的婴儿。由于禀性不耐,脾胃运化失职,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两者蕴阻肌肤而成,或因消化不良、食物过敏、衣服摩擦、肥皂水洗等刺激而诱发。

第3题:

简述酒渣鼻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特点。


参考答案:(1)红斑型:颜面中部特别是鼻尖部出现红斑,开始为暂时性,时起时消,寒冷、饮酒、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精神兴奋时红斑更为明显,以后红斑持久不退,并伴毛细血管扩张,呈细丝状,分布如树枝。(2)丘疹脓疱型:病情继续发展时,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痤疮样丘疹或小脓疱,但无明显的黑头粉刺。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如红丝缠绕,纵横交错,皮色由鲜红变为紫褐,自觉轻度瘙痒。病程迁延数年不愈,极少数最终发展成鼻赘。(3)鼻赘期:临床较少见,多为病期长久者。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异常增大,致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称为鼻赘。且皮肤增厚,表面凹凸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

第4题:

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1型:
①急进性肾功能不全,2周内血肌酐升高超过2倍,达到或超过226μmol/L,
②其发生常有诱因,特别是SBP(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型:
①稳定或缓慢进展的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在133~226μmol/L之间。
②常伴有难治性腹水,多为自发性发生。

第5题:

婴儿湿疮根据发病年龄及皮损特点临床分为哪几型()

  • A、脂溢型
  • B、干燥型
  • C、渗出型
  • D、脓疱型
  • E、红皮型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简述蛇串疮的临床特点、辨证分型、治法及代表方。


正确答案: 临床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淋巴结肿大。好发于春秋季节。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本病辨证分3型:
①肝经郁热证,治拟清泄肝火,解毒止痛,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脾虚湿蕴证,治拟健脾利湿,解毒止痛,代表方除湿胃苓汤加减。
③气滞血瘀证,治拟理气活血、通窍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第7题:

婴儿湿疮临床常根据发病年龄及皮损特点分为脂溢型、()()。


正确答案:湿型(渗出型);干型(干燥型)

第8题:

各型感觉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末梢型,肢端对称手套袜套型深、浅感觉障碍,远端重。
2.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受损,出现其皮肤支配区感觉障碍。
3.神经丛型,受损可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
4.神经根型,按神经根支配区的各种感觉障碍,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称为根性痛。
5.后角型,为病变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障碍,但触觉保留。
6.前连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7.传导束性,根据病变部位可有多种临床表现:
(1)后索:病灶以下深感觉障碍;
(2)脊髓丘脑侧束:病灶对侧受损平面2~3节段以下痛温觉障碍;
(3)脊髓半离断:受损平面以下同侧各种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感觉障碍;
(4)脊髓全离断: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5)脑干型:延髓背外侧病变可引起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躯体的交叉性痛温觉感觉障碍;
(6)丘脑型:对侧半身感觉缺失,特点是深感觉障碍重,伴有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和感觉过度等;
(7)内囊型: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伴有偏瘫或偏盲为其特点;
(8)皮质型:对侧半身,多为身体一部分的感觉障碍,其特点是精细性的复合感觉,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等感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可引起部分性感觉性痫性发作;
8.癔病性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不符合解剖支配规律和以上各型的特点。感觉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具有易变性。受暗示影响而变化,经暗示治疗可迅速恢复,其后还可复发。

第9题:

白庀的临床特点、辨证分型、治法及代表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白庀的临床特点是红斑基础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点状出血点,病程长,易复发。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大多呈冬重夏轻趋势,约有30%的患者有家族史。因其形状如癣,脱屑如松皮,又名"松皮癣",亦称"干癣"。本病辨证分6型:
①血热内蕴型,治宜凉血清热,代表方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②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滋阴,润肤熄风,代表方当归饮子加减。
③气血瘀滞型,治宜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④湿毒蕴积型,治宜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⑤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⑥火毒炽盛型,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代表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第10题: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病理分型及各型特点


正确答案:(1)I型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介导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还可伴有肺出血表现(此类型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本型占急进性肾炎发病率的30%。免疫荧光检查:I型表现为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皮细胞侧呈线样沉积;也可有IgA沉积。1/2~2/3可有C3沉积。血抗GBM抗体可为阳性。(2)Ⅱ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本型占急进性肾炎发病率的40%。此类型为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侧呈颗粒状沉积。也可有IgM、C3沉积,血免疫复合物阳性。本型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Ⅲ型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者:近年此类型中有部分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血管炎。此外还有可能由细胞免疫介导的或原因不明者。本型占急进性肾炎发病率的40%。约50%以上肾小球呈新月体改变。免疫病理检查,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无抗GBM抗体。